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此处隐藏10948个字……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