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与问》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与问》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多媒体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讲述小哥白尼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1、出示自学要求:
(1)结合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在不懂之处做记号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强健疑团殿堂日新月异
好奇翱翔探求瞬息万变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错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奥秘:奥妙神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不懈探求:不松懈,坚持探索追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惊奇而感兴趣。
相辅相成:相互成全配合。
强健:身体强壮。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活动一:说话练习
三、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提问: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听写词语
活动二:引读活动
提问: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怎么样?有了问题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练习将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话说说
以科学家哥白尼为例说一说“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今钥匙”的含义,体会好奇的“问”是成功的铺路石的道理。
五彩缤纷的世界
跟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体会小学生为了适应日新月异、
三、布置作业
活动三:讲故事
我们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想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提问: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
1、将《学与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3、写一件自己勤学好问的事情
瞬息万变的世界,必须随时随地拜能者为师
练习复述故事,谈自己的感想,领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义及形成原因。
提出问题——请教好学——放在心上——亲临现场
《学与问》教案2《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此处隐藏26834个字………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习。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习,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习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