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

时间:2025-11-06 15:15:08
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1

第一节 大洲与大洋学案

学习目标

⑴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⑵在世界地图上,说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⑶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⑷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课本知识积累

1、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 陆地的分布

3大洲与大洋:

⑴大陆的概念:

⑵大洲的概念:

⑶七大洲与四大洋的比较: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面积(㎡) 4400 1000 3000 2400 1800 900 1400 18000 9300 7500 1300

地理

位置

其他

特征

⑷大洲与大洲的主要分界线:

典型例题

1.读东西半球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 ⑥ ______ ⑦ ______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 ____ _ B 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_

(3)七大洲中面积的是 _____。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 和______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___________ 半球。(6)我国位于__________洲。

【解析】本题是大洲和大洋学习后的常规检测题,学生应从大洲和大洋的学习中初步形成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包括大洲的形状和位置,然后才能完成第一小题;对四大洋的记忆,除了知道形状和位置以外,还特别注重与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第二小题;第三和第四小题还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掌握情况以及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情况;第五小题从半球的侧面考查海陆分布的比例;第六小题从我国的实际位置说明大洲的位置,促进学生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空间位置的形成。【选题角度】帮助学生落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答案】(1)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欧洲 亚洲、大洋洲、南极洲;(2)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3)亚洲、亚洲 欧洲;(4)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5)南 (6)亚洲

2.一架飞机从我国北京,沿纬线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依次经过那些大洲和大洋?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虽然做出正确答案需要对本节的知识点即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要清楚,但要判断准确,还要用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 首先,要熟悉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大洋和大洲之间的相对位置。北京在北半球,以北京为中心,西北面是欧洲,欧洲西濒大西洋。东南面是太平洋,隔太平洋与北美洲隔洋相望。第二,注意本题的其他已知条件,即从北京出发,沿纬线向西环绕一周。【选题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地理综合能力

【答案】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课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纬度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2.面积、水温、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 南半球 B.西半球 北半球 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

6.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7.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8.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三大洋; 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9.能看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有: ( ) A、非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10. 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有: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1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3.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A.非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南美洲

C.欧洲和大洋洲 D.亚洲和非洲

14.跨热带、温带、寒带的大洲有(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15.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亚欧两洲的界线是( )

A.乌拉尔山脉 B.乌拉尔河 C.大高加索山脉 D.土耳其海峡

二、判断题

1.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多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 )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 )

3.每个大洲的.面积都大于它所在大陆的面积。 ( )

4.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 )

三、填空题

1.在七大洲中,面积的是_____ __洲,面积最小的是__ ____洲。

2.在世界四大洋中,面积的是__ ____洋,面积最小的是__ ___洋。

3.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位于___ __半球,南美洲位于____ _半球。

4.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地球上的 ……此处隐藏23148个字……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师: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有两个(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同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有两个,你们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到底指哪一个角呢?可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不惟一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加在哪里合适?

生:讨论、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自己上台将辅助线加上。

师:这条辅助线与镜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线,也不偏向反射光线,非常“公证”地站在中间,像“法官”一样,因此我们就称它为“法线”,引入法线后,同学们考虑一下,如何描绘这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更确切?或者说就惟一了呢?

生:讨论、思考得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相等。

师:谁能给这两个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师:根据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下结论吗?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做两次,并将实验所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表格。

入射角i:

反射角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师: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师:下面大家做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师: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不能只考虑数值大小关系,还要考虑物理意义。

对课本P52图4一15光路图你还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甲: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生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甲乙两同学回答正确,乙同学的结论你能用实验验证吗?

生乙:可以。如果将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线为轴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师:大家一起做实验探究,是这样的吗?

生:通过实验得出:是这样的。

师: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请大家光的反射规律。

生: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师:介绍“模型法”:一幅图三条光线就将光的反射规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

师:根据“逆向思考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

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办?

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实验l: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某同学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一感觉?(没有)没有说明光没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提问那个同学.问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反问其他同学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师: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

生:为什么会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教师取两张硬纸条,把一些大头针垂直插在硬纸条上,可以看到这些大头针互相平行,教师把其中一张硬纸条注意折几折后,插在这张硬纸条上的大头针不再互相平行。

师:平的纸条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头针看成法线,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时,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发生镜面反射。弯折的纸条凹凸不平。各个入射点的法线方向各异,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发生漫反射,让学生看课本P53图4—16,进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56作业l、3、4、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