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识字写字。
三、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在小组里谈体会。
四、自由读课文,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一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六、指名读一次对话并借助图片理解。
七、感悟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回答。
感悟第三次对话。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鸟:天上——天无边无际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 观察图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 全班汇报。
三、 指导书写。
四、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五、 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区别形近字,练习准确地搭配词语,缩写句子。
2、以劳动或比赛为内容进行说话、听话训练。
3、独立阅读短文,练习概括中心。
4、学写建议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同总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完成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
二、练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比较每组两个音节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一组一组地比较声母读音。
达到区分平翘舌音、n--l、w--h、y--r的目的。
三、练习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逐组区分字形并组词。
3、全班讨论,订正。
归纳出易混的形近字,一种是音同形近,一种是音异形近。
四、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用直线搭配词语。
3、指名读,全班订正。
4、教师小结。
五、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题目和例句,明确要求。
通过两个例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缩写句子,怎样缩写句子。
2、个人尝试练习,指名做题。
3、小组讨论。
4、全班校对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劳动或比赛为话题进行听话、说话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读课本中的要求。
3、指名口述训练的内容、要求。
(内容:口述劳动或比赛的'情况。
(要求:讲印象最深的;从怎样进行的、人们的表现、反应等方面讲。)
二、拓宽思路。
1、个人想自己准备讲什么。
2、指名说,互相启发。
三、指导怎样说明白,说清楚。
重点指导按劳动或比赛的过程练习说,语句通顺连贯。
四、指导怎样说得更好。
重点指导在讲清经过的基础上,讲得更全面些,讲出人们在劳动或比赛时的表现,观众的反应,注意突出给你印象深的地方。
五、在练说中指导。
1、个人练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
3、指名说话,师生订正、补充。
六、鼓励把说的内容在课后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独立阅读短文,练习分段,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指名读课本中的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了解大意。
1、自由读,想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说。
三、细读,理解内容。
1、自由读,想短文内容是分几个意思讲的,在书上标出来。
2、讨论分段。
3、归纳段意。
一、讲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此处隐藏4454个字……完后小心放进盒里,感叹着:“这个小收音机,真好哇!”
一次回家,我吃着母亲做的饼子与咸鱼。母亲心满意足地看着我,说:“你张姨也喜欢那个小收音机。你回城后,给她也买一个吧?”我被鱼刺卡着,咳出眼泪,使劲咽了咽。
再回家,母亲总忘不了追问:“小收音机买了没?”我恍然大悟似的说:“啊?又忘了!
一次,我回家,张姨来了。见了张姨,吃了一惊。不知什么时候,她的头发变得花白,脸上有了又细又密的皱纹,看起来比母亲还苍老。张姨与母亲同岁,是母亲最好的朋友,她女儿燕子与我同岁。我与燕子一起长大。燕子现在远嫁外省,张姨一个人孤孤单单过日子。
张姨拿出30元钱,让我帮她买个“小收音机”,语气恳切,神情里还有几分羞怯。母亲责怪我记性不好。我点点头,忙说:“好。”
回城后,去买了一个同样的“小收音机”。虽然又花了不少钱,但想到母亲和张姨的情分以及我和燕子的友谊,看这张姨将“小收音机”捧在手里欢天喜地的样子,我想也值了。
再回家是在国庆节后,我以外地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一件羊绒外套。摸了摸,手感极柔软。我大声问:“妈,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件外套?”母亲说:“国庆节时燕子回来,给他妈和我一人带了一件。”我哦了一声问多少钱。母亲想了想答:“50元钱。”我张了张嘴,又合上。这 ,在城里的商场买一千多元。
我要 回城时,张姨来了,带着大包小包。她与母亲一起,将炒花生、蒸馒头、野荠菜-----装满我车子的后备箱。当我开车上路,在后视镜里看着她们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时,眼睛湿润了,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谈感受、收获。
我骗妈妈说这个MP3是收音机,才30元,为的是让妈妈安心,这种欺骗是善意的,很温馨。
真的很像我们身边的亲人、亲戚、邻居啊。很真实。
我们都要细心照顾好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受孤独之苦。
我和燕子都是好女儿,我被他们的孝心感动了。
选材很独特,语言很朴实。
题目让人觉得有嚼头。是女儿对母亲的善意谎言,其实是对母亲的关爱。
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她的心理、语言、表情使人觉得如在眼前。
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其实身边有好多作文的好材料。
(3)老师提问那一句:文章中的妈妈、张姨、我们的爷爷奶奶、熟人邻居,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呢?
在家的需要我们经常帮他们做些家务,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经常只是给个微笑,不在家的常回家看看,常通个电话,发个短信。他们不需要很多经济要求,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注。我们要从细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4)、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已经把《让世界充满爱》给具体化到了对身边人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从大到小的从虚到实的思路和方法让老师格外惊喜。
4、下面展示几张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请大家思考、发言。
三、总结:今天的活动大家表现踊跃、出色,收集材料体裁广泛。文章、图片、录音、影视资料形式很多,很用心。题材内容涉及面很广。世界范围的、集体范围的、家庭的、爱护环境的、关心动物的等等。筛选出的文章题材新鲜、真实、感人。朗诵的同学声情并茂,评论的火眼金睛,直中要害。互助共进了。综合活动的练习完成得很好。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只围绕“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个练习,着重说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其他还有很多的家庭亲人之爱、集体之爱、祖国之爱、环境之爱等今天没有涉及,但其他题材我们将以手抄报、网站交流等形式继续活动。
四、布置作文:
要求以爱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500字。
(1)写作文要求选材真实可信。说真话、写真情。
(2)作文内容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3)语言流畅。
语文教案 篇7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3.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比较本文和前两篇说明文的不同。
(三)情感目标1.了解变化无穷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2.感受作者充满对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利用练习一、二题完成对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理解。2.初步体会本文和前两篇课文的差异。3.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几个例子或直找资料丰富自己的例子,说明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干预越来越多。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1.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及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文文章,比较分析、议论归纳。
2.研读文中所举例子,认识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的意义,精读有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讨论有关语句的含义。
四、课时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搜集信息。根据阅读文章或互联网,查阅有关生物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事例,进行信息交流。2.讲故事。把文中介绍“”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