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

时间:2025-10-10 21:42:12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1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空气。

2.让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水箱、玻璃杯、纸、塑料管、土块、塑料袋、吹气玩具。

1.实验一:纸为什么不湿

师:(举起玻璃杯)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杯子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杯子是空的'。

师: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把纸放入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完全压入水中)猜一猜,纸湿了吗?

幼:湿了。

幼:没湿。

师:到底是湿了还是没有湿?

幼儿做实验,结果纸没有湿。

我们自己来做做实验就知道了。

师:纸为什么不湿?水为什么进不去?我们再来试一试。

幼儿做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倾斜放入水中,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看一看,什么跑出来了?

幼:泡泡。

幼:气泡。

幼:许多泡泡跑出来了。

师:猜一猜,纸湿了吗?

幼:湿了。

幼:没湿。

师:那我们看一看吧。

幼:湿的。

师:杯子不是空的吗?空杯子里哪来的气泡呢?

幼:杯子里不是空的,有空气。

幼:空气看不见,我们以为是空的。

幼:气泡就是空气。

师:第一次纸为什么没湿?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什么?(教师又一次把杯子倒扣着放入水中)

幼:杯子里有空气。

幼:水只能往下流,不会往上流。

幼:空气在杯子里没出来,水就进不去。

师:第二次实验时纸为什么湿了呢?(把杯子倾斜,冒出气泡)

幼:空气跑了,水进去纸就湿了。

幼:泡泡里是空气,它跑了,水就进去了。

师:那么,这杯子是不是空的呢?

幼: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

幼:看着是空的,因为空气看不见。

2.实验二:找空气

师:什么地方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吹气玩具里有空气吗?(有)你们想办法让它扁了,再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幼儿兴奋地玩玩具)

师: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没有空气?

幼:有空气。

师:我不太相信,你们能抓到它吗?

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到处抓空气,最后都举着鼓鼓的塑料袋子回来了。

师;你们抓到空气了吗?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

幼:我在桌子底下抓的。

幼:我在走廊上抓的。

幼:我在房间里抓的。

3.实验三:人体里有没有空气

师:人体里有没有空气?

幼:没有。

幼:有空气。

师:有什么办法让我相信你身体里有空气?

幼:吹口气,你试试。

师:给你一根塑料管,让我看看你身体里的空气。

幼:(用管子吹气)我看不见呀。

师:往水里吹吹试试。(幼儿拿塑料管做实验,冒出许多泡泡。)

4.实验四:土里有没有空气

师:土里有没有空气?

幼:没有,没有。

师:猜的不算,有什么办法试一试呢?

幼:把它丢进水里,要是冒泡泡就有空气。(幼儿实验,冒出泡泡。)

5.讨论与联想

师:哪里没有空气?(离开地球,月亮上就没有空气。)

6.延伸活动:空气有什么用

师:请小朋友们回去做小实验,抓一只虫子,关在瓶子里,盖紧瓶口,几天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2

活动背景: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2、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透明薄塑料带与幼儿人数相同。

3、干手帕两只、通明玻璃杯两只。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师:小朋友说,它是谁呀?(空气)空气的秘密可多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空气的秘密。

2、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幼儿总结。

实验①:玻璃杯里的空气

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

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幼A:手帕湿了。

幼B:手帕没湿。

实验②:玻璃杯里的.空气

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

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幼A:手帕湿了?

幼B:手帕没湿。

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

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3、寻找空气。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空气在哪里?(幼儿自由活动室、午睡室、走廊、卫生间寻找空气)

幼A:我在椅子下找到的。

幼B:我在外面找到的

总结:我们的屋子里、椅子下、卫生间、走廊里到处都是空气。

3、探索活动。

实验③: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 ……此处隐藏5999个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10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真正相信到处都的空气。

2、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3、激起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袋和杯子、脸盆、水、毛巾、吸管、气球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杯子,请小朋友拿起杯子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2、老师请小朋友把小毛巾塞进杯子里,塞得紧一点,再放进脸盆里去,用手握紧,过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毛巾拿出来看看,毛巾怎么啦?

幼:有的毛巾干的',有的是湿的。

3、老师做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拿出来请小朋友摸摸、看看毛巾是怎样的?(干的)

4、老师再做一次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杯子放到水里有泡泡出来,这是什么?(空气)请小朋友猜猜,毛巾怎么样?(干的、湿的)

5、为什么毛巾是干的?(因为杯子里有空气)为什么毛巾是湿的?(杯子里没有空气)

6、杯子是不是空的?

7、请小朋友找找看,什么地方有空气?

8、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空气抓住?

9、请小朋友抓空气,抓空气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抓住了空气?

10、老师这里有一个吹气玩具,你们说说吹气玩具里面有没有空气?放掉空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11、再请小朋友把吹气玩具鼓起来,你们知道吹气玩具里面有什么?

12、我们人身体里面有空气吗?

13、用什么办法能使老师相信人的身体里面有空气?

14、用吸管放在水里吹能看到什么?

15、请小朋友自己吹,看看有没有泡泡?

总结:我们教室里有空气,人的身体里有空气,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地方有空气?

16、水里有空气为什么?天空中有空气为什么?泥土里有空气为什么?……

结束活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11

设计思想:

空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可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因此,我设计了与空气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四周都有空气,并通过小实验来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能,并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幼儿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四周都有空气,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一些小实验的器材,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用;

3.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摆弄,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记录表格两个

表1空气藏在哪里

物品名称

我的猜想

常识、证实

表2我们的实验

2.教师操作材料:玻璃水缸、空玻璃瓶子、粉笔、尺子、海绵、吸管、手绢、土块等。

3.幼儿操作材料

第一组:手绢、水盆、玻璃杯;

第二组:乒乓球、玻璃杯、水盆;

第三组:蜡烛、打火机、大中小玻璃杯;

第四组:彩纸、胶棒、剪刀、画笔、大塑料瓶;

第五组:手绢、绸子、塑料瓶、剪刀、胶棒、橡皮泥;

每组一份操作单,协商要求及问题,请幼儿根据操作单的要求进行实验、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幼儿能细心观察并体会到空气在哪里,以及空气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和幼儿一起玩吹气玩具,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再让它瘪下去,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存在。

二、话动内容

1.探索尝试

①用塑料口袋到各处抓空气,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抓到空气。(发现四周都有空气)

②讨论:空气藏在哪里?(表1)

出示瓶子、土块、尺子、粉笔、海绵、吸管等。先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里面藏有空气,并进行记录。(记录在表1中)

③幼儿尝试将各种物品扔进水里,发现溢出的气泡,用吸管往水中吹气等,证实空气的存在,再次进行证实后并记录。

④联想:还有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空气,启发幼儿想到气球轮船、救生圈、蚂蚁洞……都有空气。

⑤捏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四周没有空气会怎样?引导幼儿了解人、动植物与许多玩具用品都需要空气。

2.分组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第一组:手绢为什么不湿。将手绢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下,猜猜手绢湿了没有。拿出看看,手绢为什么不湿?

第二组:会沉会浮的'乒乓球。让乒乓球浮在水面,用一个倒扣的杯子扣住,能将乒乓球压人杯底,把杯子倾斜,观察气泡溢出,水进入杯子,乒乓球逐渐浮起来,引导讨论沉浮的原因。

第三组:哪支蜡烛灭。将三支蜡烛点燃,用大、中、小三个杯子扣在蜡烛上,观察哪只蜡烛先灭?想想为什么?

第四组:火箭上天。在大塑料瓶口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拍打塑料瓶,火箭就被推上天,想想为什么?

第五组:降落伞。用手绢、绸子、塑料膜等材料制作降落伞,比一比哪种降落伞飘的最好?是谁托着它慢慢飞?

3、讨论和小结

①请每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情况及原理,并进行记录;

②教师小结,并请幼儿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1.有趣的泡泡。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吹泡泡工具,如泡泡胶、洗衣粉水、气球等,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形状;

2.英勇消防员。通过观看消防演习和燃烧的蜡烛,让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3.空气也需要保护。提供相关环保知识的材料,如纪录片、图片等,让幼儿知道空气被污染,给人、动物、植物造成的伤害,激发幼儿爱护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