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观后感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大事观后感1电影《人生大事》是一部以“殡葬”为题材的作品。以殡葬师莫三妹——三哥和失去外婆的“孤儿”小文偶然相遇、相互理解、相互慰藉的故事展开。
莫三妹是本部影片中的灵魂人物。他就是街头的小痞子,学问不多,脏话满嘴,吊二郎当。从小因为父亲的职业被人瞧不起,又被父亲从小瞧着没出息;长大后因为职业没有前途,被女友抛弃;在经营“上天堂”时,有时还要耍些小手段才能糊口;更何况,还有个活在父亲口中,优秀的“二哥”让他更对自己都充满嫌弃。也许,他就是那个无数在街头默默无闻的那些从来没有被成功光环笼罩过的小人物——他们没钱、没名、没地位,却努力生活的`人们。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在莫三妹身上,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人是有两面性的。正是因为他的好和他的坏都活得那么痛快淋漓,才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电影中的三哥,他在刚开始时,他表现出的是暴躁、易怒,可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后,也体现出了他温柔的一面。刚刚接触小文时,因为她闯了祸,便口口声声称她是自己的克星;当他暴怒后,又还是同意留下小文,但并不完全是为了钱;当他听到小文在听电话手表里外婆的话时,他的心已变得柔软,可是嘴上却从来没有说过温柔的话,为了帮助她恢复外婆以前发给她的话,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寻求帮助才修好了;当他假装硬着心肠却骂走前女友,和老莫顶嘴,最后都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们实现了愿望。他就是这样一个“嘴硬心软”的人,这种外表的“粗犷”和内心的柔软的反差,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总痞痞地披着衣服的,嘴里说着“老子”的人。
影片中的莫三妹充分地表现了“痞和浑”,不是高楼大厦里的光鲜亮丽,不是成功人生的耀眼光环。丧气和麻木是他每天的状态,他嘴里总说自己是个“烂人”——永远睡不醒,永远慢半拍,永远暴躁,表现对世上的一切都很烦躁,觉得没有意义。但这一切都只是他的外表,是他用来保护自己内核的一个伪装。这么一个“浑人”,他的灵魂却是温暖和光亮的,在不被人理解时,他用一种粗鲁蛮横来掩盖自己心软和孤独。执拗、粗糙、敏感、脆弱、大度、温暖、善良、悲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莫三妹。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看似只是一部电影,可它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与其说打动我们的朱一龙塑造的莫三妹;不如说打动我们的是那种街角的烟火气和我们内心对温暖的渴望。
人生大事观后感2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获得一致好评,在朋友的推荐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为快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殡葬题材的电影。或是觉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或是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生死这类相对比较有人生高度的电影,自己一个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动去接触观看。但是看了之后,打破了我对这个电影原有的看法。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朱一龙饰演的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杨恩又饰演的孤儿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后面的接触相处中,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以为这类电影在看的过程中会比较压抑和悲伤,结果完全没有。前期比较轻快欢乐,先从莫三妹的出场上看:剃了个寸头、胡子拉碴、身穿花衬衫大裤衩、脚踩拖鞋、脖子上还戴着个粗链子,一口武汉方言并时不时说个粗话,俨然一副混混模样,很有喜感,也给我们一种反差,感觉和传统印象中严肃庄重的殡葬师形象不符。
电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动人,我以前自诩“菠萝头”,但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呜呜呜,怎么就给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后在儿童手表里翻播着外婆给她发的语音,听完一段又一段,那时候小小的她还不明白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过生日,三哥四处找人帮她把手表里面的数据修复好,再缝制在玩偶里面送给小文,或许小文已经忘了外婆的模样,但是能让她听听外婆的声音,有个牵挂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亲生母亲来找回小文,面对小文的.离开,同时又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三哥一个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电影整体的情感真实且感人,并不是强行煽情让你哭。除了对生与死的思索,更多对剧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孙情、母女情等亲情的刻画,用简简单单又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现在还记得小文在学校对三哥职业的称呼是“种星星的人”。这大概是我见过对于殡葬行业工作者最温柔的称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不由得感慨,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多些陪伴与关怀,人生就这一趟,当然要活得温暖而又热烈!
人生大事观后感3《人生大事》讲的是一个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和一个小女孩(孤儿)的故事,这个殡仪馆的小伙子被周围人认为吊儿郎当、没正性,女朋友跟别人跑了。这个小女孩(5、6岁吧)和外婆相依为命,结果外婆一觉就没醒来,然后殡仪馆去办丧礼,就和这家人家认识了,结果小女孩的亲戚谁都不想养这个孩子,又着急去北京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小女孩和外婆感情深,看到殡仪馆那小伙子把他外婆拉走了,就追着那小伙要还她外婆,因为着急赶飞机,就无奈把小女孩暂存在殡仪馆办公的地方三天。
这个小女孩非常调皮,这小伙很不喜欢这小女孩,但是慢慢发生了很多事,这小女孩竟把这没正性的小伙给感动了,于是就照顾这个小女孩,小女孩也和殡仪馆的这些人有了感情。三天过去了,小女孩的舅舅从北京回来了,殡仪馆小伙给送回去,发现舅妈不想要这个孩子,说丧礼都没钱付,哪还有钱养这个孩子,舅妈厉害舅舅也做不了主,那小伙一听,一生气,就说你们不养我来养,当面问小女孩愿意跟着谁,小女孩选择了他。他就要正儿八经养这个小女孩了,但办理收养手续的时候被告知不符合条件,要结婚才能收养孩子,正好殡仪馆的`另外一对男女同事好上了准备结婚,就以他们的名义收养了孩子。
后面发生了很多事,小女孩闯祸,帮殡仪馆拉业务,吃了跳跳棋子,上幼儿园、亲自活动等等一系列,后来小女孩的亲妈回来了,要把孩子领走,他经过一番挣扎,含着泪让小女孩走了,小女孩不愿意走,两个大人硬让孩子走了。没过多久,孩子失踪了,他们满城找,没找到就回到了殡仪馆,发现小女孩站在路口喊他,他很生气就跑过去训斥了小女孩几句,小女孩说我爸叫什么(他的名字),我家住什么地方,我走不丢,突然男人眼眶又湿润了。后来男人保证和小女孩再也不分开了,然后他们又回归了之前的生活,后面孩子的妈妈来送孩子的东西,送完就准备走,男人问你能干我们这行吗?女人非常感动,就留下来一起做殡仪馆的工作,后面的画面是,殡仪馆一家人,小女孩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很开 ……此处隐藏8630个字……。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观后感14电影开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静地去世了,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随之出场的是专门帮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殡葬师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离开了她,只是固执地认为谁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谁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气势汹汹地追赶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过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实是一个听话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给她讲过的话都记得,给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带着,还有她的哪吒发型和红缨枪一直都保留着。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烧成烟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着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关心照顾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从外婆转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经把三哥当成了爸爸。为了帮助三哥,小文几次好心办坏事,但是那份用心终于让三妹意识到小文不是他的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心贴心,让人感动得泪流不止。
整个剧情是以几场丧葬大事串联起来的',开篇小文外婆去世,接着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间还有一个闹剧帮活人办丧事,后来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车祸去世,紧接着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还出现了莫三妹他们一行人帮其他人办丧事的镜头。莫三妹他们办的每一场丧葬大事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温暖,妥妥办出了大事的格局。
其实,在这些人生大事发生前后,莫三妹过得很不顺:从小就跟父亲从事丧葬工作;被小文天天追着要外婆;女朋友跟别人跑了;因为房产被“压五指山下”;因为没结婚不能领养小文;想跟同事处对象结婚,却发现对方已跟别人领证了;跟小文有了父女情深,小文的妈妈来要孩子了……故事情节很曲折,这些生活中的一桩桩不顺心事都一笔带过,毕竟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那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烦心事都是小事,小事化了,最终都被化解了。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大事,平凡生活中每一天经历的都是小事。只要大事没有,哪怕小事不断,也要鼓足生活的勇气,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风雨之后必有彩虹”嘛!
影片的结尾部分与开头形成了呼应,莫三妹的爸爸留下遗嘱后平静地去世了。他老一生为别人操办后事,自己的后事留给儿子三妹从简创新操办。莫三妹终于领悟怎样完成父亲的心愿,一个大礼花把他父亲的骨灰送到了天空,绚烂的礼花照亮了夜空,宛若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种星星的人上天堂成为星星了。故事的结局不再是小文怒气冲冲地追赶三妹,而是小文和三妹惊喜激动地相向奔跑拥抱,最终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看完影片终于知道了何谓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计较不能太冲动,只要健康平安快乐地生活就是无大事,万一有那也是身后事,谁又能管得着呢?
人生大事观后感15电影《人生大事》以悲喜交织的手法,讲述了青年莫三妹与小女孩武小文从彼此对抗到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在一次次面对死亡的经历中,以及在与小文点点滴滴的相处中,刑满释放的莫三妹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希望,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整部电影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主人公莫三妹和武小文之间碰撞的神奇父女情谊;一是主人公在殡葬服务中遇到的一个个故事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悟出了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有其喜剧的一面。其喜剧性一方面来自情节的设计,如给老大爷办一场“皇帝般的葬礼”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隐喻式的人物形象设定。例如,莫三妹的人物设定,是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形象,而武小文的人物设定,则是胆大敢为的少女哪吒形象。影片的喜剧色彩不仅增强了观影趣味,同时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出创作者笑看人生的乐观心态。
影片不仅有笑,也有泪。有几个情节都让我和女儿流泪了。例如小文在星光下听外婆的语音留言,三妹在幼儿园向众人道歉,大雨中三妹追赶开走的汽车,最后小文自己跑回去找三妹……这些片段和细节,无不戳中观众的泪点,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影片结尾以三妹、小文、小文生母一起吃桃的情节,来表现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他们有可能组成一个温馨和睦的新家庭,从而给观众以情感抚慰。如果眼浅的朋友们,去看之前,请准备好纸巾。
《人生大事》是一部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悲喜剧,传递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电影通过对比来强调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家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例如小文舅母对去世的婆婆的嫌弃,再如办葬礼的老者家人为了钱整天吵闹,毫无亲情可言;另一方面,则是三妹、小文、王建仁、银白雪等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彼此间的'深厚感情,让人心生温暖,感动不已。影片由此揭示出这样的哲理:人生除了生死,别无大事,正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在于金钱利益,而在于同家人、朋友、身边人的真挚感情。
看完后,女儿问我:妈妈,为什么这部电影都是讲“死”的?
我跟她说:因为人生,除死,没大事。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放在我们整个人生来看,并不算什么大事,所以我们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按着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
就像戏中莫三妹的老爸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走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最后一页画的是句号,有的人最后一页画的是省略号……
人生除死无大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