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务必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留意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老师,您留意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老师,赵国坤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赵国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师,赵国坤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赵国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潜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状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潜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必须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之后我便换了一种用心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适宜了,就应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赵国坤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齐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区域活动开始了,我告诉孩子们今天美工区新添了一个内容:画春天。为了帮助幼儿画出春天的特征,我问孩子们:“画什么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春天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我特意请了平时腼腆、内向的小宇起来回答问题。
“可以画落叶。”小宇的回答顿时引起哄堂大笑。这个回答太让我们意外了!因为我们正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围绕春天也开展过很多活动了,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回答?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反对:“不对不对,画了落叶就是秋天了!”小宇脸红了。“没关系,再想想,”我耐心地启发他,“春天有很多特征呀!”他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只好让他坐下:“没关系的,刚才你一定是太紧张了,等想到了再说,好吗?”
如果没有那天的偶尔发现,也许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我独自散步,忽然发现自己竟然踩着一地的落叶,原来是香樟树,竟然真的是在春天落叶!刹那间,我想起了小宇的回答:“可以画落叶。”此时正是满地落叶的场景,他并没有说错啊!秋天等于满地落叶,已经成为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可我们忽略了大自然的丰富性——春天其实也有落叶!
小宇能发现春天的落叶,正说明他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对于他那样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当众被取笑,即便是没有恶意的,也是一种伤害,他会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产生怀疑,恐怕以后会更加不自信。我必须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午餐后散步的时候,我特意把孩子们带到那条落叶特别多的小道上,让他们观察那一地并不比秋天少的'香樟树落叶。告诉他们:彭泽宇没有乱说,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哇,你真厉害!”小朋友们纷纷赞叹着,小宇看着落叶,笑了起来。
我继续启发:“为什么人们在画秋天的时候更喜欢画落叶呢?”
“老师,我知道了,因为在秋天的时候落叶的树比现在更多,是吗?”看着小宇闪烁着智慧的眼睛,我点点头。
如果说我因为不经意的观察而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更应该说是孩子教会了我:请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话。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头痛的种子选手
他,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像只小耗子,性格也跟小耗子似的,整天东窜窜西钻钻,从不消停。有小朋友从他身边走过,也会伸长手去阻挡,或拍打一下别人……老师正在组织活动时.有时会突然听到一阵大声叫喊,不用说,这时你肯定会看到他正蹲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每天被投诉率最高的就是他,或把小便尿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或争抢别人的玩具,或撕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书……就是没有小朋友理睬他,他也会主动去招惹别人。
诸如此类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他每次犯错给出的理由,永远都是:我太高兴了,控制不了……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该如何是好?
遇到这样的孩子的确很令老师头痛,通过教师欲哭无泪的状态,可以看出教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捣乱分子”也无济于事。我以前班上也曾经有过相似的孩子,通过近两年多的时间循循善诱,终于不再令教师头痛了,回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尝试。
这种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制力较差。要教育好他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了解其优缺点、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更好更全面地教育他。俗话说:“久旱之苗,不可强浇;久病之人,不可强药。”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要慢慢等待他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进步,切忌急于求成。
这样的特殊孩子需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做三点准备。
第一,鉴定他是属于什么类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观察他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检查他的营养是否均衡?(因为含铅量高的孩子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特点。)还是喜欢用“恶作剧”的方式唤起别人的关注?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环境?等等,寻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包括性格爱好、家庭隋况、优缺点等,甚至要追溯到是否是“早产儿”或“剖腹产”的孩子,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根据他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做好以上三点后,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实施教育。
1.尊重不放纵
通过案例看出,他不光令教师感到头痛,还令班上的孩子们讨厌,他的身上已经被大家贴着“问题孩子”的标签,教师要先选择冷处理,淡化他是“坏孩子”的意识。“尊重”就是要正确对待“问题儿童”,教师要一视同仁,不 ……此处隐藏8620个字……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非常荣幸,这次双休日能去上虞培训。培训中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有吴**老师、祝**老师、袁**老师和宋**老师,她们的课十分精彩。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说到吴**老师,对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应老师的徒弟同时也是位非常出色的名师。
通过观摩吴老师的课和她的讲座,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位睿智、幽默、善于观察的好老师。
吴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为《解读孩子、解读教材》。吴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知道做为一个老师,上课、做事必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一.不要局限孩子的想象
有这么一位老师,她要上一节名为《找朋友真开心》的公开课,她先出示了一只鸭子,让小朋友猜一猜它的好朋友会是谁?小朋友猜了天上的小鸟、燕子,地上的小狗、小猫,还猜了水里的乌龟、小鱼,但最后都被这位老师一一否定了。最后这位老师出示的答案把小朋友都蒙住了,小鸭的好朋友还是小鸭。我们不禁感慨,这位老师的思维太局限,为什么小鸭的好朋友一定也是小鸭?当小朋友说出其它答案时,老师为何对他们的猜测给予了否定,难道只有同类才能成为好朋友?
二.不是所有的教材拿到都能马上使用,先要仔细阅读故事,修改其中不太正确的词句
三.不要太惯班级中能力强的孩子
吴老师举到这样一个例子,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带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这么一个班级,班级里有一位十分出色的小姑娘,聪明能干那自然是不用说的,每次上公开课年轻的班主任老师都必定带着她,久而久之养成了她高傲、目中无人的坏习惯,以至于看人都喜欢白眼,可是年轻的老师没有听他人的劝告,继续“惯”着她,到中班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这个女孩子直接在课堂上公然向老师“挑衅”说:“老师,你画的叶子怎么有眼睛和鼻子,我们看到的根本就没有啊!哈哈!”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起哄起来,说:“是啊、是啊!”现场的秩序一度失控,弄得年轻的老师也不知所措。那个小女孩却在旁边得意地大笑。
在班级中那些聪明的孩子必定会得到我们老师更多的关注与疼爱,但是过渡地疼爱并不是好事,适当地我们要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身上,经过我们的帮助,他们在能力发展方面有更大的提升,是我们最高兴看到的。
四.善于接纳孩子的`猜测
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将一张餐巾纸放在一个纸杯里便让孩子们猜测这个绝配里会是什么东西,孩子们有的猜水有,有的猜米,有的猜鸡蛋,看到平时聪明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有点“失常”,老师的脸色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最后老师请了一位班级中最聪明的孩子,那孩子慢慢地站了起来,说:“手怕?”孩子的语气明显上扬,老师直接否定了她的猜测。活动结束后,这位老师到班级里进行了物质奖励,她把礼物不是分给那些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动脑的孩子,而是奖励给了那些坐着一动也不动的孩子,并埋怨道:“这群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好猜的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猜出来。”试问,一张餐巾纸放在一个纸杯里,你想让孩子猜出什么?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知道,鼓励孩子大胆说是语言活动的关键,多提醒就能接近正确答案。例如那个女孩猜的手怕,老师可以鼓励说:“你猜得很棒,答案快接近了。”而不是孩子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心中设想的那个答案就一味地否定孩子的猜测。
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内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观摩她的课和讲座让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得来的,成功=90%的努力+10%的机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关注到细节,多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分解问题、分析孩子,那么才有可能更好地胜任这个位置。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每次到音乐和电教课是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因为功能室都在四楼,我们班在二楼,孩子们上下楼梯的安全时刻都要注意着。每次上楼时孩子们得左拐弯右拐弯四个楼梯才能到功能室。孩子们在上下楼梯时,有的手扶左楼梯把,有的扶右楼梯把。有的推推搡搡,抢着向前跑。还有的说说笑笑,蹦蹦跳跳。你即便喊破嗓子,他们也听不见。真像出笼的`鸟一样任意自我。有时候即使在上下楼梯前我一直强调要扶好梯把,安静慢慢的走,还是会有小朋友不遵守规矩。
之后,我在想:这样孩子们上下楼梯太不安全了,得想个法子让孩子们既不说笑又不乱跑。于是,我就自创了一首儿歌:“上下楼梯要注意,一只小手放背后,一只小手扶梯把,不蹦跳,不拥挤。上下楼梯有秩序,安安全全是第一。”我教幼儿学会儿歌后,在上下楼梯时都会先背背儿歌,并按照儿歌做好,也请幼儿相互监督,一段时间后有了明显的改善。
教育不是过多的约束,让孩子们从学习中自己体会规则,简单的儿歌时最好不过的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权权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喜欢看书,喜欢做操作类游戏,也喜欢唱歌。可他总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游离于集体,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教师的话充耳不闻。
吃完中饭,我带着孩子们去散步,权权落在最后,慢慢腾腾地走着。我停下脚步,提醒他要跟上队伍,眼睛要看着前方,以免撞到别人,可权权依旧这里看看那里望望,慢悠悠地跟在最后。
午睡时,角落里忽然传来权权的歌声,我提醒他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别人。可等我一转身,又听到了权权的歌声。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权权对教师的要求很不敏感,总是我行我素,似乎对任何东西都无所谓、不在意。但我深信,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处是他在意的角落。
一次集体活动时,我拿出相机捕捉孩子们的活动瞬间。权权依旧动作缓慢,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来扭去。我灵机一动,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想知道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我把你们的坐姿拍下来,拿给爸爸妈妈看看吧。”话音刚落,权权立马坐得笔直,眼神不再茫然,而是专注、认真地看着镜头,我惊喜地发现权权并不是对什么都无所谓。
下午离园时,我把抓拍的权权坐得笔直的照片给他妈妈看,并当他妈妈的面表扬了他。权权妈妈一直以来得到的讯息大多是负面的,今天听到教师表扬权权非常高兴,也当即表扬了他。这时我看到权权笑了。可见权权很在意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看法,在内心深处他希望爸爸妈妈看到他好的一面。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抓住权权的这一心理特点,进一步引导他,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一次,在“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中,我们特意邀请了权权妈妈,并以此激励权权:“你要好好表现哦,从现在起就要养成好习惯,让妈妈看到你最棒的一面。”周五下午,权权妈妈来到班里,权权表现特别好,点心很快就吃完了,还帮妈妈摆放电脑,听妈妈讲故事时也格外安静。我在全班幼儿和他妈妈面前表扬他:“我们要向权权学习,他虽然听过这个故事,但依然很认真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又听了一遍。我相信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也能一样表现得很棒。”得到表杨的权权坐得更端正了。
后来,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激励下,权权慢慢地进步着,特别是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实权权对什么都无所谓只是表面现象,他内心深处十分在乎爸爸妈妈对他的看法,也想在别人面前好好表现自己。这种内心深处的希望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耐心开启,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以激励幼儿不断取得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