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乘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乘法教案1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16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可以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以及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算发则的掌握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三、计算练习
五、小结
六、作业
交代复习要求
1、复习题1
×15和12×都是怎样的两个数相乘?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的意义有哪些?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计算?
×使什么数乘什么数,可以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和分数相乘怎样计算?
归纳说初分数乘法都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所举的三道乘法例子,我们弄清了本单元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这些内容。
结合提问板书成下表:
内容
举例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和整数相乘
×15
12×
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也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使多少
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和分数相乘
×
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使多少。
练习三道题。
2、复习2
1、复习3
2、复习4前三题
上下练习
第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第二小题先算哪一步?为什么先算乘法?第三小题为什么先算加法?
小结。
3、复习5
说明怎样简便?为什么?
复习34后三题6
课后感受
学生练习的密度可稍加强。
分数乘法教案2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也就是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问题。(投影)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准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①谁是单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此处隐藏9927个字……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乘法教案1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就解决:借助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数字信息
奇思有6块饼,笑笑吃的饼个数是奇思的1/2,淘气吃的饼个数是奇思的2/3。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笑笑有多少块饼
(采取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最后由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奖励讨论结果最好的小组)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6×1/2=3(块)
把6块饼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块饼的1/2是3块饼。
(2)淘气有多少块饼板书:6×2/3=4(块)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
分数乘法教案15【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建立“算法”模型
(一)直观体验
1.出示:小新、爸爸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2人一共吃多少块?
(1)列出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
(2)汇报并板书:或。
引导得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可以直接列乘法算式。
(3)这道乘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4)如果用直条图表示1块蛋糕,你能在图中表示吗?
(5)根据图,的结果是多少?(板书:)
2.如果有4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列出算式。(板书:)
(2)在直条图中表示,并写出结果。
(3)板书:
3.如果有7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列式,并在直条图中涂一涂找到结果。
(2)板书:
(二)比较发现。
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1)结合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解释:里有1个2份,表示有2个2份,所以一共涂出4,其他两道算式同理。
(2)转化为加法算式,利用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解释。
其他两道算式同理。
3.验证。
出示
(1)直接算出结果。
(2)在方格图中涂一涂,表示。
(3)验证计算结果是否与实际涂色结果一致。
(三)推而广之。
1.每人吃块蛋糕,C人一共吃多少块?
列式并计算。(板书;)
2.每人吃块蛋糕,C人一共吃多少块?
列式并计算。(板书;)
(四)回顾反思。
1.说一说,分数乘整数可以怎样算?(板书: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我们怎么找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
二、应用“算法”模型
(一)在应用中优化。
1.介绍另一种算法--先约后乘:
2.感受优越性。
出示:
(1)展示做法:
(2)比较两种做法: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3.专项练习。
先判断能否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在解决问题中应用。
1.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2.李老师用铁丝围了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那李老师围这正方形用去多少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
(三)在应用中分化。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百分数的重要基石。
本节课设计的`理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依靠算理掌握算法。
计算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掌握算法也需要讲清算理,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转化等教学策略促成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
二是注重“算法”的模型的建立。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时适时、适度、抽象地提炼算法,有效建模。
本节课设计的说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直观体验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涂色操作,一方面加深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
2.算法模型的建立不是靠一个例子来完成的,而是在不同算式的背后找到共性,并通过验证活动,让学生先初步建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逐步将数抽象为字母,让学生用简练、准确的符号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达出来,形成模型,最后通过回顾反思,帮助学生将获得算法模型的过程进行有效梳理。直观操作、比较分析、猜测验证、概括抽象等活动是形成模型的必要环节,经过学生的整理与总结,模型的建立更加扎实,同时积累了相关建模活动经验。
3.在应用环节的教学中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先约后乘”
方法的优越性。方法的优化不是刻意的,而是学生在应用对比中乐于接受的。第二个层次,将计算教学与应用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模型求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顺利构建数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第三个层次的练习,便于让学生进行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区分,明白模型与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是在特定范围内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