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时间:2025-11-24 15:15:1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例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加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3.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使幼儿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对故事的表述。

活动亮点: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1》 精简故事情节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 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 小蓓蕾组合《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过程 :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二、第一次欣赏故事画面,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引导幼儿尝试进入角色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

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

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脚,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 。

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小百科:《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酪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页。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

一、结合视频资料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刚才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心里有些什么想法呢?(学生可能会说:心里难受,这些孩子真可怜......)。是啊,看了之后老师也非常的难过,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不过,总会有一些好心人愿意帮助他们,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愿意为他们祝福。

2、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悲惨的童话世界,去认识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感受她命运的悲惨和不幸,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3、师板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刚才读了课题,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鼓励学生自由说说读了课题后的想法,指名一两个学生说说。

2、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吧!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有拿不准的字词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同学。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习读写。

生字:

A:自读生字,注意字型,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B:指名读或教读,并用生字组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鼓励其他同学正音、老师正音。

C:现场练习书写生字。

师:大家已经会读词语,让我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吧!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师指名反馈,适当鼓励评价。)

师:这个童话故事内容很丰富,学习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分几部分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明确:故事先写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最后写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3、根据以上学习,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自由划分层次,鼓励汇报。(划分、汇报层次)

4、师:本节课你愿意先学习哪部分?能说说理由吗?(同桌先互相说说,再自由发言。)

引导体会:第一部分是后面内容的铺垫,扎实学习第一部分,才能为重点内容打好基础。

  四、品读感悟第一部分,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先研读第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在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勾一勾、划一划,还可以在旁边写些感受。

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划。

交流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饥寒交迫、人情冷暖)

2、师指导理解两次提到“大年夜”的含义: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后一句比前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对比体会:同学们可以想想我们自己,你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生交流)

过渡语:你们的新年充满着欢歌笑语,是那么丰富多彩。你们真是太幸福了,这些场景对于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苦孩子来说简直是奢求。同学们,让我们打开想象的闸门, ……此处隐藏28279个字……妈穿的。”

A齐读句子,B从哪儿看出小女孩可怜?

(4)课件出示:“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A她的鞋是如何没有的?

B从中可以读出什么?

2、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学生边读边注解

(2)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汇报

四、再读课文,体会“幸福”

1、小女孩如此可怜,可在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她曾经多么幸福”,她真的幸福过吗?这幸福是谁带给她的?(火柴)

2、小女孩躲在墙角里,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3、你能填写下面的表格吗?

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原因想得到12345

4、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的,仅仅是火柴吗?一次次熄灭的,仅仅是火光吗?(是希望,是对幸福的渴望)

5、课件出示: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把小女孩擦燃火柴这五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截取了出来,你们能从中读出什么?(小女孩从最初的犹豫,到最后不仅不犹豫,还点燃了一大把火柴,可以感受到她对幸福的无比渴望)

6、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火柴的燃烧时间十分短暂,这幸福的幻象也转瞬即逝,小女孩终究还是可怜的。可是文章最后却出现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怎样理解?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饥饿 人心冷漠

1 大火炉 寒冷 温暖

2 烤鹅 饥饿 食物

3 圣诞树 痛苦 快乐

4 奶奶 孤独 疼爱

5 和奶奶一起飞走 可怜 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像与悲惨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情描述,引出新课

1.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相机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结合课文读准字音、体会字义。

3.自主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再读全文,汇报交流

1.课文的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细读探究

(一)阅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

1.读后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来引导: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2.说说体会。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她,回去还要挨打,真可怜。)

3.感情朗读。

要把阅读中体会到的小女孩的可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阅读第二部分(5~11自然段),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1.自读感悟。

说说小女孩的理想与需求是什么?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追溯原因。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

(1)谁能代表小组把上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可随机归纳板书

理想———幸福、快乐

需求———温饱、欢乐、怜爱

(2)从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哪些段落最能打动你?读出来给大家听。(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个性,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阅读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1.自己轻轻地读读,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

(自学、想像)

2、联系全文理解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深化主题,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后讨论

①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好的幻想?

2.从这篇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加深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二、指导复述全文

1.回忆课文内容,向同桌复述。

(引导学生回忆五次幻象,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2.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指名复述。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2.按字型结构分类,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3.学生练写。

四、积累词语

1.在文中选出两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2.自选词语写两个句子。

五、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吗?课后我们可以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六、作业(任选其一)

1.改写这篇童话的结尾。

2.写一篇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