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教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课题中“蓝蓝”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读趣,感受美
1、在不读课文的情况下,多媒体播放威尼斯风光片。要求:
(1) 将威尼斯的风光用语言描绘出来。
(2) 将观看威尼斯风光的感受用语言描绘出来。
2、听关于课文的配乐朗读(如《蓝色多瑙河》)。要求:
(1) 将作者描绘威尼斯瑰丽风光的语句找出来。
(2) 将作者写游览感受的句子找出来。
3、将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比较,将自己的观看感受与作者的游览感受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
4、小结:
同学们的描述多用口语,直白简洁,而“蓝蓝的威尼斯”是个独特的风光瑰丽的城市,要把它如实地描绘出来,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写出美的精致。作者紧扣 “独特”、“瑰丽”的特征,通过联想,运用贴切而新鲜的比喻,使威尼斯的风光好似一幅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永远定格在读者的脑海。
二、想象美景,积累美
1、美的形象与画面需要美的语言来表现。课文中,你发现哪些美的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等为作者展现美做出了贡献?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
分类积累卡示例:
动词美:眺望 耸立 点缀 连缀泛舟 穿梭 饱览 逗乐
形容词美:蔚蓝 瑰丽 精细 鼎盛和谐
成语美:鳞次栉比 别具一格 绚丽多姿
比喻句美: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她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互相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深秋的威尼斯……游客如云,……穿梭般来往的船艇,……
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写作手法美: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展现大运河两岸风光、圣马可广场美景。
2、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比喻句。提示:根据课文内容,突出景物特点,把感受到的内容诗意地表达出来。
示例: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美妙的意境,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3、学生分组合作品读比喻句,再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品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中速、深情地朗读描写瑰丽风光的语段)
4、小结:瑰丽绚烂的语言可以使文色浓艳,易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而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美妙起来。
三、畅游胜地,实践美
1、转换角色: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你是当地一位导游,你打算如何向异地游客介绍威尼斯独特的美?
学生讨论汇总:(1)抓住景物特点,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地介绍。
(2)尽可够穿插与景物相关的传说、故事,增添人文色彩。
(3)将自己的热情融入景观介绍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引起游客的遐思。
2、大胆展示: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成导游与旅游团上台表演。
3、师生共同点评。提示:态度是否有亲和力、语言是否得体、介绍是否注重景物的神似、全面等。
4、总结写法: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一一展现出来,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这种写法可以避免写成“流水账”,是游记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四、质疑探究,思考美
威尼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作者为什么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而拟题“蓝蓝的威尼斯”,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及主旨的?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提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理解。
明确:作者边走边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揭示了“蓝蓝的”深刻内涵:“蓝蓝的”不仅是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幸福的象征。
五、体味反思,延伸美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收获?
2、学者周国平在《城市的个性和颜色》一文中指出:城市没有个性,颜色就无从谈起。一个城市无论怎样繁荣,都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六、课后练笔,发现美
请根据你对家乡的了解,选择一种色彩来概括其独特之处,并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和恰当的修辞手法。
板书呈现:
蓝蓝的威尼斯
自然景观美
人文景观美
移 步 换 景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
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
平和、浪漫、忧郁……)。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
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 ……此处隐藏12574个字……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八、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动点描写比喻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3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
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教学难点: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一、独学
了解游记
游记,作为散文花苑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通常总是由“游踪”“风貌”“观感”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品评一篇游记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往往也适宜从这些方面入手。
所谓游踪,小而言之,是指作品中记叙的游程;大而言之,是指整个作品对于访游对象的连缀和布局。这是游记中各部分题材赖以勾联组合的线索,它体现着事物之间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读游记,揣摩一篇游记的构思特点,首先就得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把握作品中景移物换之间所体现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
风貌,就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状貌。有人把“游踪”比作游记的骨骼;那么,“风貌”就该是游记的血肉。因为游记的写作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要告诉人们作者在什么时间游览或访问了什么地方,而是为了要把作者自己饱览的胜境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那里的'一切获得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而着力刻画和描绘对象的风貌,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写风貌,贵在写出对象的特点。而为了要如实地写出对象的特点,游记作者往往十分注意观察点的确定、独特感受的灌注和虚写实写的结合。
至于观感,那是一篇游记的灵魂。写游记而不能让读者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跃动,领略到附丽在那些自然景色、地方风物之中的作者的美学评价、生活情趣和社会理想,那是不可想像的。只是表达观感的方式,或聚或散,或隐或显,各不相同而已。
(一)掌握生字词
蔚蓝( )瑰宝( )(特别珍贵的东西)瑰丽(异常美丽)
穿梭( ) (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绚丽多姿( )(灿烂美丽)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搁浅( )(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二)阅读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三)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二、对学
(一)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二)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明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三、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4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蔚蓝( )________________ _瑰( )宝_________________
瑰( )丽________________ _穿梭( )_________________
绚( )丽多姿_____________ 鳞次栉( )比_____________
别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 搁( )浅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①写机窗俯视眺望。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写威尼斯是个水城。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⑦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概括文章内容,须先整体把握,再逐段研读,然后用简要的文字表达。)
3.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6):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7):___________________。
4、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5.介绍圣马可广场的来历时用了神奇传说,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过程:
(一) 导入: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本单元编者带领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二)、出示目标:
1、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2、学习文章 多用比喻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一)
学生带问题初读课文:
1、找出生字词
2、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3、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读课文,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