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8 13:06:20
[必备]语文教案8篇

[必备]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件演示、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激起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课件2:指生说说图上有什么?

课件3: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课件4:如果只给你一张“弓”,就让你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你能办的到吗?

2、古代的射箭能手更赢就能做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更赢有关的成语——惊弓之鸟。(课件5出示“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射箭能手的奥秘。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课件7)听一遍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flash课件播放课文朗读),生回答后出示答案(课件8),师同时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射”

|下

大雁】

师: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动画演示)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流利;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9自然段,课件10)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9自然段,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前半句”,女同学读“后半句”。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孤单失群)

5、现在由老师引读前面,同学们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的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课件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推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课件12:

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

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四、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自然段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五自然段)

2、指名两组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出示课件13)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九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九自然段。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用“一个劲儿地”来替换“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五自然段的句子,同学们来读第九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五、朗读训练重点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 ……此处隐藏4364个字……p>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语文教案 篇8

鬼是一棵矮杉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必备]语文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