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设计背景
春天,孩子们来到常熟尚湖边的景秀园春游。景秀园灿若朝霞的桃花、会说话的八哥、惟妙惟肖的猴山与象雕,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角色游戏中,带着娃娃一起去春游成为他们的重头戏;在自由活动中,总有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谈论春游里的点点滴滴。看到孩子们如此意犹未尽,我想到了设计这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表现春游的经验,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出开放的桃花和花苞。
2.回忆快乐的春游,并能画出流畅的线条代表旅游线路。
3.体验手指点画的乐趣,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到景秀园春游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春游和桃花的PPT,视频仪。
(2)人手一张背景图:左下角是符号小人,在背景图上有四处已经画好的景点:一是石象,二是猴山,三是小河,四是八哥,另有一个较大圆形,里面画着桃树的树枝。
(3)勾线笔,粉红颜料盆,抹布。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小朋友,今年春天,我们到哪里去春游的呢?
幼:景秀园。
师:你在景秀园看到了什么好景色?
幼:我看见石头做的大象,有象妈妈,还有象宝宝。
幼:桃花。
幼:景秀园里有小河。
幼:还有一只会说话的八哥。
播放PPT,引导幼儿讲述典型景点,进一步梳理幼儿的春游经验。
(点评:绚丽多姿的生活是幼儿活动的源泉,当活动开始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陶醉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观察桃花。
师:我们还在景秀园看到了美丽的桃花。桃花是什么样的呢?
播放桃花PPT,请幼儿观察讲述,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加以提示。
幼:桃花是粉红色的。
幼:桃花长在树枝上,很多很多。
幼:有的桃花大,有的桃花小。
师:为什么有的桃花大?有的桃花小呢?
幼:大的桃花已经开了,小的桃花还没有开。
(点评:引导幼儿对桃花进行观察,发现、欣赏桃花的美,让幼儿发现有的桃花已经开放,有的桃花还是花苞,是接下来进行绘画环节的基础。)
3.学习点画桃花。
(出示背景图。)
师:瞧,这里就是景秀园,有石象,有猴山,有池塘,还有会说话的八哥鸟呢!咦,这里的桃树怎么没开花?我们自己来画吧!
讲解示范桃花的画法:
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伸出食指,沾上粉红色,这边点一下,那边点一下。
师:颜料没有了怎么办?
幼:再蘸一点颜料。
师:刚才我用食指画了开放的桃花,现在我想画小小的花苞,该怎么办呢?
幼:用小手指。
师:(一边示范画花苞一边讲解)伸出小手指,沾上粉红色,这边点一下,那边点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在画桃花的时候,桃花要开在树枝上,要让桃树开满桃花。画完后,擦干净小手。
(点评:在讲解示范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想出了用两只手指分别画出开放的桃花和花苞.并用儿歌化的语言来讲解自己的绘画过程。这一方面给予幼儿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让绘画变得更兴致盎然。)
4.幼儿点画及简单讲评。
幼儿点画,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让桃树开满桃花。画完后,擦净小手。
请几名幼儿找出你喜欢的桃花,并说说为什么。(点评重点:桃花有没有开满整棵桃树。)
(点评:在讲评环节,老师能引导幼儿围绕重点来进行讲评.避免了讲评分散的现象,使活动主题紧凑、集中。)
5.逛景秀园。
师:桃花开出来了,景秀园真漂亮,我真想再逛一下景秀园。瞧,我出发啦!
老师示范从自己的符号小人开始,用勾线笔画出游览的路线,每游一个景点就绕着它画一圈。
师:你们想再逛一下吗?请你来逛一逛吧!
请幼儿自己来逛景秀园:线要连起来,这样才能看清楚你逛的路线;你想到哪里先逛就到哪里。
师:你是怎么逛景秀园的呢?请你把你怎么逛景秀园的,看到了什么,介绍给好朋友和客人老师听。
请幼儿向客人老师和好朋友介绍自己逛景秀园的路线。
小班教案 篇2活动背景:
一、虞城文化的启示
常熟古称琴川,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之说,山水交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常熟的餐饮十分丰富,美味佳肴众多,有叫化鸡、起油豆腐汤十大名菜,有栗子羹、炒血糯、山药糕等八大名点,还有醇香四溢的桂花酒。在名胜古迹游览之余,尝河鲜,品阳澄湖大闸蟹,自然味道更浓,更富情趣。因此,抓住这一孩子们最喜欢的饮食文化作为我们小班课题教育的载体,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就是我这次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
二、年龄特点的需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小班小朋友年龄小,他们更爱游戏。而娃娃家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游戏内容,他们喜欢当爸爸、妈妈,喜欢抱娃娃,喜欢给娃娃喂吃的。因此,我根据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扮家家"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娃娃家的情境中,在爸爸妈妈的角色扮演下,主动地将其生活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提升,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课程整合的探索
"扮家家"活动是我们幼儿教育中以科学为主要领域,同时整合社会活动的实践探索。我们从生活中采集活动材料(有超市宣传单,有实地拍摄等),以游戏的形式对多种食物图片进行看看、认认、分分,使孩子对家乡特产的生活经验得到整理,提升,激起他们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同时使我们孩子的科学等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学科领域的整合影响下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和谐的发展,这就是我此次教育的最终目的。
活动目标1、能从许多食品中找出家乡的特产,并根据物体的简单特征和标记进行分类。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萌发爱的情感。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一)、物质材料
1、16个 ……此处隐藏3328个字……
小结:原来不同的人喜欢吃不同的水果,要根据别人的爱好和需要挑选水果篮,这样拿到水果篮的人才高兴。
三、 装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果篮
1、出示装好的一篮水果,讨论:水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2、自选一个空“水果蓝”,装上一模一样的水果(如品种相同、每一种水果数量相同等)
3、交换验证。
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双脚同时向前跳,发展幼儿的跳、爬、平衡等动作。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感受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助人之乐。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筐2个(贴有红、白两色标记)
2、录音机、磁带、《兔子舞》音乐。
3、布置好场地:萝卜地(红、白两色萝卜),两座小桥(平衡木)、草地(垫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
(教师扮演兔妈妈,在兔子舞的音乐中集合“今天天气真不错!来来来,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玩吧。”
2、幼儿自由探索跳
“妈妈知道宝宝们最大的本领就是会“跳”,我们一起来跳跳吧。”
(1)幼儿自由跳,教师观察幼儿跳的动作
(2)请个别幼儿说说、做做跳的'动作。(双脚原地向上跳、双脚向旁跳、双脚向前跳、单脚跳、连跑带跳等动作)
3、学习自然轻松地双脚 同时向前跳
“今天妈妈要和你们去看望兔奶奶,我发现有只小兔向前跳得又快又稳。肯定能很快地到达兔奶奶家,我们请他来跳一跳 。”
(1)请个别幼儿示范双脚向前跳的动作,提醒幼儿动作要领:两脚弯曲,用力向前跳,落地轻巧。
(2)幼儿练习双
脚向前跳。
4、开展游戏“拔萝卜”
(1)设置情境:“看,兔奶奶家的萝卜地里萝卜都长大了!可是兔奶奶这几天生病了,拔不动萝卜,这可怎么办呀?”幼儿很自然地想到帮兔奶奶拔萝卜。
(2)交待玩法;“去萝卜地有两条路,一条要过小桥,另一条要过草地,然后跳到萝卜地。请小兔子找你喜欢的路,我们最后在萝卜地里碰面,好吗?”
(3)幼儿自主选择路线开展游戏。
(4)小兔拔萝卜;幼儿把四散放在萝卜地里的萝卜捡起来,根据颜色分别放到相应的筐中。
(5)送萝卜
5、结束部分
(1)老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2)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回活动室。
(3)老师以兔奶奶的口吻表扬幼儿帮助他人的行为。
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能分辨裤子的前后面、正反面,学习将反着的裤子整理成正面。
2.在游戏情境中感受自己做事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每位幼儿准备一条裤子;事先邀请一位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火车钻山洞》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边听儿歌边观看大班幼儿穿裤子。
二、幼儿学习分辨裤子的前后面,学穿裤子。
1.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裤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什么?
2.把裤子的前面朝上摆放。
3.幼儿边朗诵儿歌《小脚火车钻山洞》边练习穿裤子。
4.检查幼儿穿裤子的情况(是否反穿等)。
三、学习小手钻山洞——翻裤子
1.教师出示裤子:引导幼儿观察裤子的正反面特征。
2.学习将裤子翻身。教师用趣味的口吻告诉幼儿:两只小脚是两列火车,两只小手也是火 车。当裤子反面时,小手火车钻山洞,钻出山洞后,抓住裤子的口,小火车往回开,反面的裤管就翻回到正面了。
3.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小火车钻山洞”,把反面的裤子翻回正面。
4.幼儿学习“小火车钻山洞”,先把正面的裤子翻回反面,再把反面的裤子翻回正面。 环节分析 通过欣赏法,使幼儿能初步了解《小火车钻山洞》 。
小班教案 篇10目标:
1、幼儿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2、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难点:
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设计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们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放了焰火,认识品尝了过年时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对过了年要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搞不清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共同探讨有关“人长大”的事情。幼儿在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长过程……对幼儿来说,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怎么慢慢长大的是他们心中最想了解的一个迷。教师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小时候的服装”等感性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从多方面的比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体、能力上的成长,体验长大的快乐。又希望通过新年的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大家长大一岁了“,从情感上感到自豪与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既然长大一岁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教师创设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请你找找哪张是你自己的?去认认还有照片上的朋友会是班中的谁呢?
2、出示个别幼儿的照片让大家认一认: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不一样呢?
3、小结:我们长大了,所以和现在不一样。
(二)操作比较:
1、过渡:小朋友都带来了小时侯穿的衣服,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2、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试穿、讲述。)
3、小结:我们的头、身体、手、脚等各个地方都长大了,说明我们真的长大了。
(三)观察发现:
1、幼儿看录象一:小时侯的宝宝。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妈妈帮忙?
2、幼儿看录象二:上幼儿园的宝宝。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3、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导讨论:(1)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两样?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2)你们跟爸爸、妈妈、老师比呢?
5、小结:小时侯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孩子长大会自己做各种事情,希望你们长大后学会更多的本领,比老师的本领更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