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湖山听泉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鼎湖山听泉教案1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鼎湖山听泉教案2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理解本文描写景物的角度。
3.理解“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的内涵。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课前预习:
1.注音:
肇()庆泠泠淙淙()()一泓()佯作()楹()联
童稚()怅惘(嬉戏()迥()然相异万籁()俱寂
释迦()牟尼污垢()遐()想汩汩()生意盎()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它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前人为此写过很多的游记,本文当代散文家谢大光来写,却写的与众不同。
2.作者简介: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合《天鹅之歌》等。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听泉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补山亭---庆云寺(黄昏----晚饭后----夜间)
3.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犬,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4.分别概括出4—7段的段意。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 ……此处隐藏24492个字……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鼎湖山听泉教案15一、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重点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结合想象,体会泉水的多和泉声的美妙,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
课前游戏:听音乐,辨乐器:
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美妙的音乐,想欣赏一下吗?不过,在听音乐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打大家仔细地聆听,便辨识一下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看来大家的确是用心聆听)
一、复习导入:
1、 这堂课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 (齐读课题)
2、 上堂课我们来到了广州的鼎湖山,初步领略了它的风光。(出示图片) 师描述:瞧,这就是鼎湖山,这里草丰林茂,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里的泉水。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去鼎湖山游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美妙的泉声,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体会泉水多和美:
1、听,这淙淙的是什么声音?(泉声)
2、让我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跟着作者边走,边看,边听,(出示:边走边看边听)想想这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读文)
3、读得真投入,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泉水多、泉声美)
4、是呀,鼎湖山的泉水真多呀!那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鼎湖山的泉水很多呢?你能结合有关的词句,具体地说说你的理由吗?(指名生交流)
5、交流:(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或点评,并读好句子)
(1)到处、涌流:什么叫涌流?草丛中,石缝里,到处都有泉水不断地涌出来,并不断地向下流淌,泉水的确真多呀!
(2)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读——指读——评读)
(3)“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不停地在耳边回响)是的,因为到处涌流着泉水,所以虽然泉水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但是泉声始终与我们一路相伴,在我们的耳边不停地回荡。这连绵不断的声音也让我们感觉到了泉水之多。
(4)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直接指名读)
(5)交错流泻:教师边画画,边描述:泉水有的这样流下去,有的这样流过来,一道道互相交错,以至把路面都遮住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你说泉水多吗?
(6)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7、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能在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很会读书。让我们再读一起读读这三句话,感受感受。
8、刚才,还有同学觉得鼎湖山泉水的声音很美,你又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说说你的理由。(交流出示: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9、听,(听录音)泉水多么清脆,多么好听,真是清纯悦耳。此时,在空旷的山谷里,又传来一阵安详厚重的钟声(听录音)。它们交织在一起,就像合唱中的女声部和男声部,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10、你能通过读,把这声音带到课堂上,让我们感受一番吗?(自读——指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泉声!齐读)
12、小结:刚才,我们跟着作者,边走边看边听,真正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感受白天听泉的美妙。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泉声的美:
1、过渡:我们伴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因为泉水的滋润,这里更是繁华似锦,古树参天,我们就在这座寺庙里住宿。有人说,晚上听泉,那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想享受一下吗?让我们闭上眼睛,美美地享受一番吧。(听老师配乐朗读)
2、让我们走进作者的语言文字,自己认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心聆听、辨识、品位吧(出示:入夜 聆听、辨识、品位,并打出第四自然段)
3、同学们,我们用心体会,会惊奇地发现,这不仅仅是泉声,更是美妙的音乐之声。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哪些美妙的泉声?(学生交流)
4、这是不同的泉声在演奏的不同曲子,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辨识、品位吧。
轻柔的声音:
(1)听(听声音)
(2)师引导: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出示图)瞧,这就是在草丛中流淌的涓涓细流,它们静静地流淌,就像小提琴演奏的委婉动人的音乐,那声音轻轻的,柔柔的。你能读好它吗?(同桌互读——指请一个女同学读)
(教师板贴:轻柔)
清脆的声音:
(1)听声音,看图画,教师描述:这些泉水从石缝间跌落下来,就像一颗颗珠子落在玉盘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琵琶弹奏的曲子,多么清脆,多么悦耳。谁能读一读?(直接指名读)评价:真清脆,真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师板贴:清脆
(3)生听厚重回响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什么声音?
(看图):这就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情景。
让我们四人小小组试着读这句话。我们每人都是一道细流,汇聚在一起,就像大提琴演奏的厚重回响的曲子。(四人小小组读——一一组同学读)
(4)生听雄浑磅礴的声音
(看图)谁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一幅画?(这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跌落深潭,气势非常的雄伟,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者:这瀑布就像千军万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就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全班男同学一起读这句话)
6、这么美的泉声,这么美的文字,令人陶醉。让我们连起来,完整地读这一句话。
7、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背——指背,配上音乐——齐背,让美妙的音乐帮助我们记住这美妙的文字)
8、其实,这里的泉声还远不止这些。你听,引读最后一句。
9、山路时宽,时窄,泉声也在变化曲子,那变幻莫测的泉水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我们回味无穷。(板书省略号)
10、你喜欢鼎湖山的泉水吗?为什么?(生交流)是呀,正是由于泉水的滋润,鼎湖山才会一年四季蓬蓬勃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齐读第五自然段)
11、愿这滋润万物的泉水汩汩地流进我们的心田,愿这音乐般美妙的泉声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田。(齐读第三大段)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摘录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板书:鼎湖山听泉 轻柔
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