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17 21:42:15
科学教案(集合7篇)

科学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2

第1课时 探索自然

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

3.观云

介绍:

观云是一种既轻松又令人着迷的消遣。休息期间何不拿出几分钟去观云呢!

目标:

了解云(天气)。

增强观察力。

增强想象力。

学会放松。

准备:

活动之前先检查需要“研究”的场地。当心蛇、蜈蚣、动物的粪便、碎玻璃等。

怎样进行:

导入语: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在草地上)?

(2)如果孩子们愿意的话请他们坐下或躺下,大家都观云并把他们的所见或感觉到的描述一下。给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示一下。

今天有许多云吗?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都是同一形状或同一大小的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一只柔软的枕头?棉絮?请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看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会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云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什么使云下雨呢?

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如:坐飞机时飞机穿行于云层之中,或者置身于高高的山上,此时云雾升腾逐风而过。)

(3)大家都有机会发言之后,进行询问。

4.拓展活动:我发现了……鸟

介绍:

这是一项不寻常的“我发现了……”活动。这种活动打开了孩子们对常见鸟类的视野。

目标:

了解本地区的常见鸟。

鼓励孩子们观鸟。

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

了解怎样统计数据。

做数学运算。

教他们学会安静,而且反应敏捷(但愿如此!);要有耐心。

准备:

铅笔、一块板(黑板、白板、有麻将底的画架)

参考书:常见鸟图谱。如有可能,每人一份。

怎样进行:

(1)开场白:班里谁喜欢鸟?鸟在什么地方生活?有人一直在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花园、公园、路边树上等的鸟吗?

(2)分发指导手册并指出下列鸟:

八哥 麻雀 黄鹂 乌鸦 和平鸽

(3)给每个学生分发统计表并浏览一下。指导说:要在5分钟(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将所有见到的鸟做一记录。小一点儿的孩子们可以只是将在此时间范围内所见到的所有的鸟记数。

让大孩子们区别不同类型的鸟。对于见到的每一只鸟,若不是同一种类的鸟的话,他们便新起一行。可以请大孩子对所见到的每一种鸟做简短的记录(大小、颜色、标记、该鸟在干啥)。

(4)下一步,将孩子们带到“鸟观察区”(如:一片田野,附近有树的小山),并且请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自己的位置,彼此要离得足够远以便尽量减少交流和精神分散。

(5)强调该活动不是竞争,而是一项微型调查项目。给孩子发出记录鸟的开始信号。观察期间不许谈话。

(6)到了限定时间之后,召集所有孩子。将记录的鸟的种类列在一块黑板上。可以请大孩子们计算每分钟见到的鸟的数目(鸟的总数以5分钟的时间进行划分)。班级平均数是多少?

……此处隐藏1728个字……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教案(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