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大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数的组成与分解就是加法和减法以及部总关系应用题的基础和潜伏性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突出分解和组成的过程。从中我体会到,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并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2.在帮助毛毛虫的过程中初步尝试按逆向排序的方法。
3.在故事中感受毛毛虫的遇事多动脑筋,不小看自己,树立自信。
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动物小图片人手一份。
3.排序卡、动物大图片四份。
4.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勾线笔若干。
过程:
一、引出故事,激发兴趣。
1.师:(PPT1)瞧,这是什么?
幼:大桃子。
2.师:(PPT2)看看有哪些动物想吃这只大桃子呢?
幼: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毛毛虫。
师:原来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长耳朵小兔、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都想吃大桃子,究竟让谁先吃好呢?
二、根据故事内容,按动物身体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一)按动物的个子高矮排序。
1.师:(PPT3、PPT4)看,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说道“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小动物都纷纷同意了。
2.师:(PPT5、PPT6)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颗大树开始量了一起,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地量着,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
3.出示排序卡、动物大图片。
师:那谁愿意来给这5种动物按高矮来排队呢?
幼: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
师:谁最高?第二高的是谁呢?接着轮下来到谁?接着轮下来到谁,最矮的一个是谁呢?
4.师小结:我们看到了长颈鹿最高,排在了第一位,所以它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二)按耳朵、尾巴的长短排序。
1.师:(PPT7)这时,长耳朵的兔子和长尾巴的猴子跳了出来,说:“这样可不行。”
兔子和猴子如果想最先吃到桃子,可以和大家比什么呢?
师:兔子会和别人比什么呢?
幼:……(耳朵的长短)
师:猴子会和别人比什么呢?
幼:……(尾巴的长短)
2.师:(PPT8、PPT9)那我们先来看看动物们的耳朵和尾巴在那里吧!
(师点击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3.师: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排序卡,还有动物的小卡片,等会请你来给动物们排排队,如果你想帮助兔子,就按耳朵的长短来排队,如果你想帮助猴子,就按动物尾巴的长短来排队。排队的时候从有五角星的一头开始,撕下来的双面胶放在中间的盘子里。听明白的就开始吧。
4.幼儿进行操作,师巡回指导。
(幼儿从兔子和猴子中选一个动物进行排序比较。)
5.交流操作结果。(PPT10、PPT11)
师:谁是帮助兔子的呢?你是按动物的什么来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谁也是按动物耳朵长短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师点击课件进行验证。)
(请2位幼儿来说一说。)
师:那谁是帮助猴子的呢?你是按动物的什么来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谁也是按动物尾巴长短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师点击课件进行验证。)
(请2位幼儿来说一说。)
6.师:刚才呢我们是按动物耳朵和尾巴的长短来排列的。
(师出示耳朵排序图和尾巴排序图)
7.师小结:比谁的耳朵最长,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谁的尾巴最长,猴子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PPT12)正当兔子、猴子争执不下的时候,大肚皮的犀牛使劲跺着脚说:“不行。”,你们猜这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
幼:……(比谁最重。)
2.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谁轻谁重呢?
3.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幼:……(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 ……此处隐藏2707个字……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 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7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四、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按提示发现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知道加一、减一之后的变化。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操作。
活动准备:魔法机器图,苹果、糖果、菠萝等图片若干。
一、研究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台神奇的魔法机器。在机器的左边放3个苹果,右边放4个苹果。看,机器的左边有几个苹果?这3个苹果经过了这台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是一台具有什么魔法的机器?
⒉原来这是一台可以使左边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
⒊如果我在这台机器的左边放上4个菠萝,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变成几个?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
⒋小结: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增加一个的机器,这台神奇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你猜世界上除了有可以使物品变多的机器,还有什么机器呢?
二、减去一个的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二:看!今天徐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台机器,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⒉如果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5个苹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⒊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3颗糖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⒋这台机器真神奇,可以使物品变少一个,那这台能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
⒌小结:紫色的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黄色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三、幼儿操作。
⒈现在,这两台机器飞到了我们的本子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台是什么机器?那这台呢?
你想让哪个物品发生变化,它经过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⒉请你来翻开书本第二页,让魔法机器变一变吧。
⒊它的魔法机器变对了吗?哪个地方出现了故障呢?应该怎么变?
⒋它的魔法机器有没有出现故障?你能改正吗?
⒌请你检查一下并改正。
⒍世界上除了有变多变少的机器,还有很多神奇的机器,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神奇功能,下次我们再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