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联欢》教案

时间:2025-10-09 02:21:07
【通用】《狱中联欢》教案7篇

【通用】《狱中联欢》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狱中联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狱中联欢》教案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博采众长潇洒清秀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辞官不就遒劲郁勃美不胜收瑰宝观摹刚劲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板书设计

5、名碑荟萃

王羲之、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艺术瑰宝文化遗产)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狱中联欢》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3、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和“表演节目”两件事。

5、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狱中联欢》教案3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 ……此处隐藏4925个字……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型:独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一-->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1949年的.元旦。敋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淘范文网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A.“革命的乐观精神”指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革命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革命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狱中联欢》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通用】《狱中联欢》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