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 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研读课文
1、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第二层
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第三层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 ……此处隐藏8825个字……__代作家。代表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b.作者对济南大体用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突出表现了济南的秀美睡态。
c.文章对济南冬天的山着墨较多,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 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6.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
7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8对文中画( )处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山穿着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本拓展积累
济南的春天
舒德峰
济南的'冬天比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热,春天和秋天该是黄金季节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欢春天。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她步履轻轻地走来,又行色匆匆地归去,逗留的时间竟那么的短,让人稍不留神就错了过去。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斓的西洋画,那济南的春天该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了。她点缀着淡淡的桃红、浅浅的柳绿,总让人难以领略她的神韵。正是因了那分短暂的、清雅的而又透着生机的靓丽,济南的春天才格外让人怜惜,令人销魂。
过了阴历的二月二,气温便升上来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会觉得那醉人的春风竟扑面而来,来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不及脱去厚厚的冬衣,更换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点儿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时舒展开来,被温柔的春风抚弄得有了几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绿,使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漏泄春光有柳条”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杨,枝上先是鼓起了一个个小花苞,慢慢 地又变成了“毛毛虫”,多像调皮的少女扎了满头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杨花就伴着柳絮飞起来,飞到你的发上、脸上、身上,软软的,痒痒的,你会觉得是那般的惬意。迎春花儿总是开得很早,黄黄的小花儿点缀在瘦瘦的枝条上,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图”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开始返青了,远远看去有点儿淡绿,近看却寻不到踪影,真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济南以泉水著称,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济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个个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连那在荡漾的水草中游动的小鱼儿也是那样悠闲自在。走过泉城广场,你会看到放风筝的人多了起来,那风筝潇洒地在空中飘舞,引得行人停下脚步,仰起头,看那风筝,看那晴空丽日,也看那远山的黛绿和无垠的春色。
该是踏青时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被春色吸引着,怎能按捺住萌动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结伴而行,山坡、泉边、湖上、郊野,随处可以看到满脸春色的踏青的人们。
仁者乐山。喜欢登山的人们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头、蟠龙山、红叶谷、五峰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为济南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怀抱里,唯独北面有个缺口。其实,真正喜欢爬山的人,会去济南的东部和南部,那里有许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风景秀丽,游客稀少,有的山还没有路。那样的山爬起来,你会觉得风景独秀,别有滋味。
智者乐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当然是很好的去处,但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百脉泉,还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儿,都各有风情,美不胜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荡漾,绿柳垂丝,一湖烟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摇。每年春天,我都喜欢去济南北边的黄河岸上走一走,那杨柳轻摇的长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辉煌灿烂的落日,那大气磅礴的河流,总让我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说到喜欢赏花的人,当然会去植物园了。许多花儿都会在春天里绽放,冰清玉洁的梨花、艳丽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诗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欢看大自然中的花儿,还是应该到郊区去。“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这首诗写的就是济南东郊的景色,闭眼想象诗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还没到心就醉了。
济南的春天就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这样的婀娜多姿,这样的生气蓬勃。我常常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几笔,就把济南的春天打扮得这般动人。她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感到生机盎然,感到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10.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11.为了表现济南的春天的特点,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把这些方面分别概括出来。
12.作者说,“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那么,应该把济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请续写一句话,表现出济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点。(要求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济南的夏天便是,济南的冬天便是。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 的嫩绿……
14.请把本文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你更喜欢什么季节的济南?为什么?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设计意图:
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对写景文章从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一定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情趣。
总结
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课程。体现学生思维特点,训练学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