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25 08:48:08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予树教学反思1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如有同学说:“亲爱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

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2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2、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3、师:谁找到了?

兴高采烈。

4、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5、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6、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沉默不语。

7、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8、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1: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2: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生气。

9、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1: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2: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10、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11、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12、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13、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1、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生默读并动笔找。)

2、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3、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4、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生动笔。)

援助中心。

5、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6、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7、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8、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9、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10、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一直盼望。

11、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12、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2: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13、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 ……此处隐藏13950个字……的是学生只说出了担心的心情。

我紧紧把握语文的工具性,让孩子从语言文字中悟情。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很多孩子说到她没有新衣服、没有礼物,甚至有些孩子说到了她没有温暖、没有爱。让学生感同深受,从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课堂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金吉娅,我扮演工作人员,通过人物之间的交谈,感悟到金吉娅的善良。学生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

当然,我的教学过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和学生互动的经验不足,对三年级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倾听和课堂机智都做得不够好,有被教案牵着走的感觉。

给予树教学反思13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该组课文主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爱别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将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情感,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应“指向表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此外,我所执教的这节课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刻,导致问题设置流于表层,缺乏课堂生成。两三次的试教,每一节课时间都有剩余。再反复翻看教案,我在上公开课前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度、厚度不够。自己只是把课文支离破碎地解析完了,而且还是停留在表浅层面的分析。由于教师自身对教材解读不够,因此设置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无效的(这点刘老师虽然没说,但我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譬如,孩子们通过阅读已经能够知道金吉娅把钱用在了哪里,可我还故作玄虚,提出疑问:“金吉娅的钱到底去了哪里?谁来告诉我们?……”记得上大学教育实习那会就已经听过天河区某位教研员评课: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不要再讲,要挖掘一些孩子们不明白、不注意的表达细节。对文本解读不够、问题设置流于表面,最直观的课堂效果就是孩子们很快就能答出我所提出的问题(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一切都太顺了),师生之间缺乏思维的碰撞,课堂生成不够。对此,刘老师给予了我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提醒,我的确应该多多吸收、采纳。例如,对于妈妈担心的原因以及如何激起学生情感体验、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我只想到借助图片和音乐等教学资源达成目标,却忽视了文字本身的力量。文中的“攒”以及100美元5个人分、还要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这些细节挖深了、解读透了,金吉娅的形象自然呼之欲出,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情感也能更充沛、更真挚。

2.对学生的回答缺乏指导性的评价,评价语言贫瘠。这是我个人教学非常明显的缺点。我总是习惯于重复学生的答案,不知如何接话、评价。有时候过于着急,不懂得引导,还直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何锤炼提升课堂评价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是我短期内要着力提高的教学技能。

3.讲学过程,教师过于冷静、生硬,情感上无法带动、感染学生。这其实跟我临时修改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紧张的情绪支配下,我绷紧了神经,只是在讲教案、教教材,把课按部就班上完就好。当时脑袋瓜子总是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我该说些什么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设若教师都未尝进入角色、挨近人物灵魂,试想她又该如何去感染和带动自己的学生?!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不一而足,内心的失落感和挫败感难以详尽。总而言之,感谢刘敏老师以及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们对自身专业成长状况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把准了脉,接下来该是寻医问药的时候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14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爱”这条情感线,在感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受金姬娅的“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主线,个性解读

《给予树》是一个妈妈以第一人称写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在教学中,我围绕着妈妈的'心情变化的主线,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其间通过情境创设、通过情感的共振,深入体会文本。

二、感悟“给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我努力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创设情境,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教学反思15

这一课是描写圣诞前一个小女孩一家的情况,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单元都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去关心别人,这是一篇极好的教材,教育学生爱每一个人。要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了解了一下圣诞节的时间及西方国家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联系现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并说说自已的希望。由圣诞树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想给予树是什么样?有什么作用?结果有的学生猜想它可以让人的愿望实现,有的学生猜想它上面有无数的小礼物,有的猜想它每天会在树上结出无数的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的。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习部分,用了摘要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写,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然后抓了文章的两条感情线,从开心的节日气氛感受手足之情,从担心难过的感情线中又引出仁爱之心和母子之爱,把课文的重要句子带出来。并且把朗读,情感体验读,串读,领读结合在各种重要句型中,最后,引出爱的主题,让学生来畅谈——爱在何处,升华主题。

在本校的试教中明显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引领成分较多,学生情感体验不够,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升华主题花的时间不够多分配时间上需要再加改进,在两部分的详略还欠突出。为了吸取改进问题,又为了迎合市区学生的基础,我特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了“甜蜜()笑容、紧紧()拥抱”来区分“的,地”的使用,在流程中也更专注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和思维发散性。在塔山小学上课中,的'确克服了在本校试教中遇到的些问题,把两部分的时间差距拉开了,能更沉着地指导学生朗读了,主题也升华了,并且真正实现了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和给予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涤。

然而,又有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一,真正把握好语文课和思想课的分寸,

最后拓展部分时间放的多了点,学生发言过多,反而有些拖散了结构,这个结尾却成了我整堂课的败笔。或者我们上语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其文本,以及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来。

二、注意提高某些要求必须肯定的表述。

这当然是说对学生的某些自学要求的肯定提出,准确、明了,最好直观。

《给予树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