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影子》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阳和影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阳和影子》教案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1、太阳和影子
光源影子的产生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
高
短
影子
低
长
太阳
温度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
二、学习新课
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3)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4)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个条件,以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5)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交流。
分组活动。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讨论、学生汇报。
三、巩固
(1)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2)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3)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4):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1)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2)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分组实验。
学生预测。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
总结
《太阳和影子》教案21.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4. 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 这是谁的影子?
(1) 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 汇报。
(3) 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 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汇报。
(3) 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 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 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 小组交流。汇报。
(4) 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 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太阳和影子》教案3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3.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2.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蜡烛、硬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一猜
师: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此处隐藏7968个字……看不见了?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光)4、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手电筒的灯光,除了灯光,还有什么情况下能产生影子?(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有了光都会有影子呢?(生猜测)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物体:书、黑板擦、粉笔、透明塑料纸……(预设:学生发现透明塑料纸没有影子,追问:为什么?从而得出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师:这么说,要想有影子,还需要有——(板书:不透明的物体)
引导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需要光和不透明的物体。那同一个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长短和方向有没有变化呢?
(二)合作探究、实践方案
师:(课件出示观察记录单)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观察了一天中早中晚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填好观察记录单。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生交流。
师:你能用手来示范一下太阳一天的运行轨迹吗?(生演示)全体同学一起来演示。
生继续交流。
生:早晚长,中午短。
师:这是咱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么这个结论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板书?)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但只有实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那么,要想做这个实验,都需要什么材料呢?(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光?用什么来代替不透明的物体?
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材料,来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如何设计实验呢?小组交流。
学生验证,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看到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肯定有结论了。谁想来汇报你的研究结果以及你们的发现。(请两个组的同学来汇报)
师:别的组还有不同意见吗?看来,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我们的观察是正确的。(擦除?)
师:太阳位置的变化,使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么,还能引起什么变化呢?(预设: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手持手电筒演示、讲解:早晨太阳斜射地面,地面温度低;中午太阳直射地面,地面温度高。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指板书)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能引起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发生变化,温度也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些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1、 生: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出示第一幅图: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2、出示第二幅图:塑料大棚在冬天要到快中午的时候要把草连揭开,让太阳光照进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到了傍晚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3、还可以估计时间。
4、早晚多穿点衣服,中午少穿一点,避免感冒。
5、遮光窗帘。
6、树荫下乘凉。
(五)、总结延伸
师: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古代人们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同学们猜猜看?生:交流!
师;你们看这就是日晷(出示图片),他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发明的计时工具,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日晷的资料,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太阳和影子》教案9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二)知识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3、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难点: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
记录纸、粉笔、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这是谁的影子?
1、师先出示三个小孩的图片,然后出示一个影子,让生辨别这是谁的影子,为什么这么认为?
2、师同样出示三盆花的图片,然后出示一个影子,让生辨别这是谁的影子,并说说理由。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分组活动;
(3)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5)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7)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2)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3)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4)分组实验;
(5)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6)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三)、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影子
光源
影子的产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
不透明的物体高短
影子的大小太阳影子低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