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时间:2025-11-05 10:57:09
【精华】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精华】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1

王浩儒是我班这学期转来的新学生。未到我班时,听教过她的老师说她爱迟到,几乎每天都站教室后面上课。

开学第一天她就迟到了,迟到后自己来到办公室屋。我发现她是一个比较清秀的的女孩,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我行我素、不可一世、对什么无所谓的样子。

见到我时,红着脸,低着头,只等批评了。

我当时觉得他受到的批评太多了,也许早产生抗体了,如果还是和他以前的老师那样,那么对她来说简直太好对付了。于是我一言不发,只是看着他笑,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反应。过了一会,王浩儒沉不住气了,开口说:“老师,你说,该怎样处分我。”

“我为什么要处分你?”我还是微笑着。

“因为我迟到了”。她说得理直气壮。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迟到的不对,我为什么要处分你呢”她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说:“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允许每位学生迟到一次,也许你可能因为路上赌塞才迟到。其实你内心并不愿意迟到,对吧?”

“老师,我再也不迟到了。”

一周后,王浩儒又迟到了。这一次,他来见我,更显得窘迫。刚进办公室,就低着头说:“老师,我又迟到了。”我知道让她一下子做到不迟到是不可能的。于是,问及原因,原来是家长不管自己了。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那是家长对你的信任,对你的尊重。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像对待三岁的小孩那样来教育你。应该学会担当责任。自觉性要提高。”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他的认知。我知道他的家长的情况,改变他的父母不如改变他自己。因为后者容易多。

以后的情形是,王浩儒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才迟到一次,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2

周玲媛,十分文静的小女孩,自从她进我们班,每天都是空白卷,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也不张嘴说话,就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我与她妈妈联系,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她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她的物质保证,让她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在这个环境下,透过对她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沉默的性格,加上她很少说话,不与小朋友交流。

她的家长是普通的农民,很朴实,一见老师就只会说好,再说深了,就会抹眼泪。这样的家长,能够指望他做什么,她拿孩子更加的没办法,他们的`话,甚至还不如老师的话管用呢。看到此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自己的身上,二年级还有补救的希望,不要求认识多个字,但每天最少记几个字,也是一种收获呀!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应对她反复无常,我的发奋似乎没有任何作用,有时候,我真的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的良知。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一个良心活,也许并没有人去监督你怎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她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评价。但是在我,一个教师的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现在就选择放下,她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坷坎与曲折?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也许会被溶化这个丫头努力向前。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是承认和认可。不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的,这都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在阅读中自己的思索所得,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上首先要做到“珍视”,然后再加以评价和引导。哪怕他们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我们也不要忘了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我为课文做总结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在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一个同学说:“我觉得宋庆龄做得对,她是个守信用的人。”又一个说:“我今后也要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从回答的结果看,大家对课文都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正在我准备结束这课时,忽然,又一个男孩举起了手,而且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也有话说。”我说:“好呀,你说吧。”“老师,我想说‘我也想要一只那样的鸽子。’”听了这话以后,我猛地一愣,还没容我说话,他又接着说:“我是想要一只母鸽子,好跟我家的那只公鸽子配对。”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傻笑着站在那里。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就顺着他的话问:“你怎么想起来要只鸽子的?”他笑着说:“书上不说了吗?‘伯伯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我觉得肯定比我们家的鸽子好看,所以我也想要一只这样的鸽子。”原来原因出在这儿,我笑着说:“你只是从课文的描写中发现了鸽子的漂亮,可是宋庆龄却是亲眼看到过这些可爱的鸽子,而且如果这次她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就一定会带着鸽子回来,可是她宁可不要鸽子也不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知道,因为她答应了小珍,要教她折花篮。”“是呀,在宋庆龄的眼中,要鸽子和守信用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守信用了。”

同读一篇课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按着成人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我记起这么一句话:“我们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要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现的问题。”我们平时都在说“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可是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时,而且是这感受出乎我们的意料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是把他们斥为异端,还是一笑了之。试想,就像上一个同学一样,如果对他的问题,我一笑了之,或者是瞪他一眼,说一声“胡闹!”,那结果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呢?

1.珍视孩子的发问。

常言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发问。这些发问有些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料到的,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不知如何处理。教学《西门豹》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巫婆为什么要让当新娘的女孩坐在苇席上,而不是坐在船 ……此处隐藏7341个字……空,走进了昆虫的世界。平常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其实都是一个个五彩缤纷、充满生命的乐园,让我感到梦幻般的神奇,这不是一个现实的童话世界吗?确实,像童话一样,《昆虫记》是一个个趣味的小故事:凶残的蟑螂,大家都有些害怕它,然而它在幼儿时,也会掉入渺小蚂蚁的魔爪。可爱的小毛虫,很会想办法,一个接一个吐出丝做路标,可一旦丝被其他昆虫“动了手脚”,它们便找不到回家的路,固执地跟着丝走。

相比《昆虫记》的精彩资料,我却更敬佩它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拥有昆虫诗人的美称。令我没想到的是,法布尔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年幼的法布尔因家境贫困而使学业无法继续,但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萌生了他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让他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都安静地研究,艰辛的付出,持之以恒地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我们今日看的.《昆虫记》。

法布尔笔下形形色色的昆虫,已不再是大自然下的渺小的虫子,而是一个个顽强乐观的生命,他在表现昆虫世界的同时更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我叹服法布尔,叹服他那种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这本书里,无论是作者还是昆虫都告诉我了人生的哲理:“一方面用人性关照虫性,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用虫性反观人类生活,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大自然的生物无不给我们产生了深刻地启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才能使人与自然一同存在于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11

《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教学诗歌时,我重点带领学生赏析第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相象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等方式,孩子们明白了“我的梦”,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运用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在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层意思上,联想不到颜色的象征意义,只能说出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不能进行深层描写。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于是我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红”这个词,脑海中马上会浮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或热情如火的场面。你们是不是也跟老师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呢?”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果然,我这一示范,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想起了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挂红灯笼、发红包等热闹的情景。有的说想起了新娘子的红裙子等。我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便又在黑板上写了“洁白”一词,有了前一次的基础,学生无需多大的点拔,便联想起了白衣天使、洁白的婚纱、心地善良的同学等,甚至有一个学生还联想起了“白色污染”,看来只要启发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来又引导学生就“金黄、粉红、黑色” 等几种颜色充分联想,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去“写”,并指导他们选择有意义的、鲜活的事物去描绘。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12

如今的孩子,“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呵护有加,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殊不知,过分的宠爱,阻碍了孩子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的发展,而适度的挫折教育,则能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完善孩子的人格。爱默生曾说过:“挫折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启示,在逆境中,人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实力。所以,父母观念要转变,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挫折教育,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为孩子制造一些障碍,锻炼他们的本事,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不再是温室里的花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你不能绕它而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酸甜苦辣都会伴随而来。作为父母,要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应对挫折,并战胜挫折,从挫折中学到更多经验,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失败和挫折的'风霜,会让孩子的人生脚步更加坚实而宽广,在失败与挫折中,他会慢慢感悟生命,把人生之路绵延成收获之旅,幸福之道。

人生境遇复杂,人生中有泪有笑,有悲有喜,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我,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也许孩子会一度忧伤,但在战胜挫折后,他的生命却所以而更可爱,他也会所以而学会应对挫折,利用挫折,使自我的一生更容易获得幸福。

魏书生以往说过,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完美人生。生活不能没有梦想,可是人类不能以梦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我认为也同样是一个道理。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篇13

大学那会就喜欢海子的《相信未来》,曾经在诗朗诵的时候选过这首诗,今天之所以拿出来,是我看到了班级里孩子们的聊天。心里难免有失落和惆怅。

我看到了的孩子们对初换班主任的不习惯,对原来班主任的依赖,和对我的不信任。可能他们觉得他们已经适应了原来班主任的一切习惯,现在却不知道如何走,怎么走。他们身上的东西我很想看到,很想了解,但是真的了解了他们现在的想法又会失落和伤心。

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我没有很成功的抓住孩子们的心,没有让他们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们忽略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很多东西需要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出力,不是一个班主任能解决的问题。决定在中秋节结束之后,先给他们开设一节班会,主体就是“我是班级的`主人”。让他们知道,班级的优秀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班级的问题责任也在每一个同学。不是一个班主任就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班主任对他们只是引导和指向的作用,真正要靠的还是他们自己。班级文化墙一直没有挂出来,那么主体就是“咱五班的人”。我希望让孩子们明白,五班的人都是最优秀的,很多东西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有积极的应对才是最终的法宝。

我一直把纪律和卫生看的太重要,今天才明白这些都是一个班集体精神风貌的反映,只要班级体优秀了,凝聚力强了这些问题都能做好。我相信我自己可能带领他们走向优秀,我也相信他们能够越来越优秀,我相信他们能养成很好的习惯,我相信他们能把英语学好,我也相信他们会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我相信我的孩子们!

我把海子的诗稍做改动,送给我的孩子们:

亲爱的你们,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班级,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你们的进步和成绩,

因为你们,我胸有成竹的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孩子们,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我们终将越来越优秀的真理,

相信未来,热爱集体。

《【精华】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