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每个字的音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
活动卡片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认一认2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丝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作业设计、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本课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认读的16个字中,有的表示动物名称,有的表示植物名称,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观察图画,自由认读。
16个汉字上面都有图画,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哪些自己还不熟悉。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认识图上画的哪些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卡片,顺势认读汉字,对图上画的事物还不熟悉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指导读准字音
1、先找出标上红色注音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这些红色的注音都是学过的音节。
2、出示音节:lù má pí hé mǐ ɡǔ 。先让学生认读,再试读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领读,重点指导:虫竹丝
4、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四、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读。
2、指名诵读。
五、巩固练习
1、连线
图和对应的生字用线连起来。
2、把音节和生字连起来。
六、作业
1、认读16个生字。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我的五样》教案。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五样》教案》。
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
1.从内容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因为前面整体感知中的概括,这个问题只是对已有学习成果简单的归纳过程,应该不难:课文以时间顺序按“留”→“弃”→“议”的思路展开全文。
2.从表达方式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如果缺乏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常识,这项工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棘手。
教师应对方法:a.简要补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b.提示“留”→“弃”→“议”中“议”已经说出了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整体考虑“留”“弃”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方式即可。
明确:先叙述描写“留”和“弃”的'全过程,后对此过程进行抒情议论。
四、精读课文,品味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1.仔细阅读全文,画出最让你欣赏、最让你感动的心理描写句子。并说说你欣赏和感动的理由,同桌间可互相交流。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能画出精彩的描写句。b.精彩之处有的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学生能言传,但传不说那种精妙之处。
教师应对方法:a.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谈感受。b.告诉学生从客观分析修辞,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第24、25、30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心理。
3.从这些心理描写中,谈谈你对本文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4.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本文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丰富而独特,把握局部不难,整体把握、全局把握就不易了。
教师应对办法:a.抓第41—45这些自然段,因为其中多次谈到“生命”。b.抓本文的核心问题“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明确: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第二课时
五、设身处地,思索人生
1.在纸上写出你生命中的五样,然后逐一舍弃其他四样,只留一样。
2.结合当时的心理和自我的生活体验,表述选择和放弃的理由和感受。
学情估计:a.有课文内容的帮助和自身实践和体验,或多或少、或好或差都能讲。b.大部分学生的表达可能存在条理问题或不够形象问题。
应对办法:a.集中精力谈好一种感受。b.学用修辞使抽象变具体、平淡变生动。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思索人生
相信经过刚才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同学们生命中最初的重中之重已简洁而挺拔地凸现出来了。请记住:人生不能拥有世上的一切,在有限的珍 ……此处隐藏5047个字……p>
3.作品细节翔实、逼真,揭示了一种残酷的艺术真实。
作业:小说还可以你成什么标题?原标题好在哪里?
第五课时
引导体会以下语句:
1.“和他达成一个协议”(多么荒唐)
2.“我们这么久一直相信这一点(按:这是格里高尔的念头),这是我们真正的不幸。”“人和这样的一头动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按:自愿跑掉)“我们就没有哥哥,但是能继续生活下去,会缅怀他。”——存在注意的一套说辞,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世态。
3.妹妹尖叫,“甚至离开母亲,简直是推开了她的扶手椅,仿佛她宁肯牺牲母亲也不愿待在格里高尔身旁私的”,父亲只是由于她的态度才情绪激动起来,像是保护妹妹私的在她身前略略举起双臂(按:作者具有冷峻而又嘲讽的眼光)
4.格里高尔引人注目的转身,“很艰难的转身动作”用脑袋来帮忙。“母亲伸出并并拢周围双腿,躺在她的扶手椅里,她疲惫不堪地几乎合上了眼睛”。(按:精神上受尽折磨)
5.脖子变僵硬,“瞥”,“细腿顿时都发软”;妹妹“灵巧敏捷”
6.“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如何理解“空洞”?)
品味语义:
1.老妈子来时——纯粹由于力气大和性子急,乒乒乓乓摔门,“整幢寓所里她一来别人就再也甭想睡安稳觉”(具有幽默意味)
2.逗格里高尔发痒不起作用时,“她火了,便使劲捅了捅格里高尔的身体,吹了一声口哨,没有多耽误时间,扯着大嗓门朝黑暗中嚷嚷”(语言具有调侃意味,嘲讽戏谑口吻)
3.夫妇俩“先从老妈子带来的惊吓中镇定下来……”(叙述语言高度理智)
4.太太挂出一丝忧郁的笑容,葛蕾特依依回头,清新的空气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先生身穿号衣,挽着妻女,哭肿了眼睛,时不时将脸贴在父亲胳臂上(作家的文笔像万能的上帝在嘲笑人世间的一切)
提请思考:
1.老妈子作为“怪人”,很有意思的帽饰,在主人面前晃莱晃去,更可想见萨姆沙先生的厌恶心情。
2.老妈子“笑眯眯地简直连话都说不连贯了”:似乎有点夸张。
3.老妈子煞有介事急欲说完她料理的后事,可是家人反应如何?母女俩“向她们的信埋下头去”。淡淡一笔,勾画出她们对亲子亲兄的冷漠,不关心亲人的后事。先生发现“老妈子就要开始详细描叙一切,便伸出一只手果断地阻止她。”(同样是冷酷,不关心儿子!)
4.通过老妈子想讲而主人不想的对比(老妈子的生气),体现多么高妙的虚构处理。
5.P100“因为老妈子似乎又扰乱了他们刚获得的宁静”:良心上过不去。
6.“好几个月没这样做了”“这辆电车里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温暖的阳光令他们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谈着未来的前景”——因为格里高尔,使他们丧失了温暖和未来。
7.三份差使是什么?(父——银行杂役;母——时装店内衣缝纫工;妹——零售商店售货员)
8.作品中有“新生活”的伏笔与照应交代,出现两次,你能找到吗?(结尾父母妹的新生活与格里高尔变形后的新生活)
研究结尾
1.格里高尔死了。父、母、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是不是本该如此?富含哲理性。
2.结尾处有什么寓意?(生活,是铁定的规律。)
3.关于主题,有人认为格里高尔变形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作业:
1.用框形图切分短语:“他受到自责和忧愁的压抑”看有没有不同的切分和理解?
2.解决悬念:老妈子到底是怎样处理掉“那玩意儿”的?
结束语:我要高声地问:“格里高尔!你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