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

时间:2025-10-30 06:39:0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此处隐藏3536个字……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5

教学目标预设:

1、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熟练地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未能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养成学生勤于动脑、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相关资料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

学生准备:

积木若干块。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淘气最喜欢摆积木了,我们看它摆出了什么图形?(出示积木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

①学生仔细看图,指导思考提问:一排有几块积木?共几排一共有几块积木?

②请学生汇报交流。

③根据学生交流问题,选择一个进行引导,例如:横看,每排7块,有5排,共有7×5或5×7块。

2、做一做。

①让学生独立解答提出的其余问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几个几。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看图写乘法算式。

小朋友们除了玩积木,还喜欢玩其他的游戏:

①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吗?(书P6.1左图)

②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书P6.1右图)

2、填一填。先让每位学生都独立做,然后指名学生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如:求5个6的和是多少或求6个5连加是多少等。

3、送信游戏。

教师将全部算式制成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开展送信游戏。(书P6.3)

四、拓展性练习

出示书P9.4情境图,让学生看图提问题,解答后进行小组交流。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又多又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