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带盖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儿已有了打开常见盖子的初步经验,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对一些特殊的盖子往往感到无从着手。
近阶段我们正在开展《娃娃家》的主题活动,平时幼儿常常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做饭、喂宝宝吃东西等,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中自得其乐。小班幼儿一般是通过操作摆弄的方式来了解、探索周围事物的,为此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瓶子和盒子,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
为了帮助幼儿分享、交流开启各种盖子的经验,以“收到一个大礼物盒”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幼儿认识、感知、讨论、操作、了解瓶子和盒子的多种开启方法,把如何打开盖子的经验积累融入在了宽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分享和积累了打开各种盖子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乐意用语言简单表述。
2.通过活动体验打开盖子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开盖子的常用方法:拧、拔、解搭扣等。
难点: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打开盖子。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带盖瓶子和盒子,内装“小礼物”(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
3.大礼物盒
过程与指导:
(一)用各种方法打开“礼物”
1.引导语:“今天黄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是你桌上的瓶子和盒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什么地方相同呢?(都有盖子)老师在每个礼物里面都藏了一样神秘的小东西!你来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幼儿猜想)你想不想得到它?(想)请你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自己试试,打开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
2.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盖子,观察引导
·引导语:“你可以告诉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盖子的?”
·观察要点: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打开盖子的方法;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导语:“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礼物?礼物里面藏着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打开盖子的?”
·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用拉、转、抽、按、掰等办法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边讲边通过手势帮助幼儿理解)
(二)拓展丰富经验
1.引导语:“老师在这里还准备了一份超级大礼物,看看是什么呀?”(出示大礼盒)里面有小朋友爱喝的旺仔牛奶,可是它们都被锁在这个大箱子里面了,有没有小朋友力气很大,可以帮老师打开它?
·请1-2位幼儿尝试,并帮助幼儿总结:要把箱子两边的搭扣解开,才能打开盖子。哇!盖子打开了!里面有好多好多旺仔牛奶呀!小朋友想不想要啊?(想)
2.引导语:“刚才我们尝试了许多种打开盖子的方法,可是呢,旺仔牛奶的盖子很特别,有没有小朋友打开过啊?”(请开过的小朋友演示),教师帮助总结:要先找到旺仔牛奶的小耳朵,然后拉住耳朵用力往上拉。
·引导语:“**真能干,小朋友们也一起试试吧!但是要注意了,开下来的盖子一定要放到中间的点心盆里面,不要划到手!”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喝旺仔牛奶吧!跟你的好朋友的杯子轻轻的碰一下,一起来干杯!”
小结语:“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有趣的盖子,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打开,然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带盖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儿已有了打开常见盖子的初步经验,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对一些特殊的盖子往往感到无从着手。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了这节科学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多种盖子的开法,但活动中实物刺激太多,幼儿的注意力被美食转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开盖子的,致使语言表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的吸取知识!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学挂图《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数一数》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二、观察画册《数一数》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明白打电话能快速知道许多事情,喜欢学习打电话。
2、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愿望和在园里见到的事情。
3、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并能知道妈妈的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电话或手机4-5部,歌曲《打电话》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师:宝贝们,王老师想妈妈了,刚刚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王老师感到很温暖,你们想妈妈吗?(想)让我们给妈妈打一个电 ……此处隐藏955个字……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小兔采蘑菇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
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三.结束部分
1.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
2.复习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小班教案 篇7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学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准备:1、已经饲养小鸡、小鸭。
2、卡片。
3、鸡爪子、鸭爪子。
过程:
1、说出谜面,让幼儿猜谜,引出小鸡、小鸭。
2、运用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尝试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
3、比较外形的不同。
小鸡 小鸭
嘴巴 尖尖的 扁扁的
脖子 短短的` 长长的
爪子 没有脚蹼 有脚蹼
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4、比较习性的不同。
小鸡 小鸭
本领 不会游泳 会游泳
食物 长大吃米、虫子、菜 长大吃小鱼、小虾
叫声 叽叽叽 嘎嘎嘎
5、复习音乐《小鸡出壳》,结束本课
小班教案 篇8学习目标
学习用不同材料创作简单的纸偶,懂得利 用废弃材料。
活动准备
《故事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3页。
幼儿自备塑料瓶、纸筒或其他不同的材料。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 向幼儿提问:
·故事《狼来了》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你最喜爱故事里的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3页,请幼儿观察猪先生一家和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 请幼儿搜集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纸筒等,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单的猪先生一家和狼的造型。
4.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
·用什么材料做狼的耳朵?
·用什么材料做狼的眼睛?
·怎样给狼设计衣服?
·怎样表现狼的表情?
·在幼儿制作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幼儿 都能获得成功。
5. 制作完成后,利用立体纸偶或已做好的狼的造型讲《狼来了》的故事,并把作品放在展览角,供同伴欣赏。
活动评价
· 能用不同材料创作简单的立体纸偶。
· 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活动建议:
· 在让幼儿自己准备塑料瓶、纸筒或其他不同的材料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小心物品的尖角,注意物品的气味等,教师更要细心检查,确保废旧物品的无毒无害,保证幼儿的安全。
小班教案 篇9一、活动名称:童话《一朵小花》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爱护。
2、借助教师的体态及画面中小花与小熊大小的对比,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3、体验动物们爱护小花的情感,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歌曲《我爱小动物》
2、可移动的.图5张;小花一朵。
3、花坛有开着的小花。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小花移动图,引出主题。
1、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
2、草地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小花小花这么小,谁能看见它?谁会爱护它?
(二)、出示其他移动图,老师边讲述故事边让幼儿想问题。
1、草地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哦!小小的蜜蜂看见了,它说了什么?
2、小小的蟋蟀看见了,它说了什么?(小花,小花,我爱你!)
3、小小的青蛙看见了,它说了什么?(小花,小花,我爱你!)
4、哇!一只巨大的脚板正向小花踩来,谁的脚,怎么办呢?蜜蜂、蟋蟀、青蛙会怎样?(“嗡嗡嗡!”“蛐蛐蛐!”“呱呱呱!”蜜蜂、蟋蟀和青蛙一齐惊叫起来。)
5、大狗熊听见叫声,会怎样做呢?说了些什么?(“着儿出什么事啦?” 大狗熊听见叫声,停下脚步仔细瞧:“啊,这儿有美丽的小花!还好,还好,我没踩着她。” 大狗熊绕开小花走远了。)
6、小花结果怎样?(小花还是那么美丽,朋友们还是那么爱她。)
(二)、老师边出示图片、边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跟述。
师生共同给故事取名字。
(三)表演故事《一朵小花》
幼儿带上头饰,边说边表演故事一遍。
(四)、丰富情节,还有谁会看见小花呢?
1、请你象故事里那样说:哦!××看见了,说了什么。
2、你看见了会怎样做?会说什么?怎样关心爱护她呢?
3、我们一起去看看,花坛里的花开了没有,去跟他们说一句话,好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