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09 23:51:16
中班教案经典【9篇】

中班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师: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师: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师: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师: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师:“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师: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师: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师: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师: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4、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

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 表示唱得快,

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

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菜场里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们买菜和卖菜的地方。

2.能大胆地参与买菜活动。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初步了解一些蔬菜的名称。

2. 知道菜场里有许多菜。

知识准备:买菜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菜场里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大胆地参与买菜。

难点:能够大胆的参与买菜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1.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菜场吗?和谁一起去的?菜场里都有些什么?今天杨老师带你们一起也去参观一下菜场吧。

2.要求:路上要一个跟一个,不随便乱跑,防止走散。到了菜场看看、买买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仔细观察人们买卖的方法。

3.自由介绍一下菜场。

4.幼儿倾听要求。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菜场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一)参观菜场

1.观察菜场的大门、标牌。

2.请幼儿有秩序的观察菜场里有些什么,是怎么摆放摊位的。重点观察蔬菜摊点,加深 ……此处隐藏2172个字……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活动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数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

2、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进一步认识秋季特征。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图片、水果。

活动过程:

1、回忆秋游的见闻。

2、观察图片。

(1)观察图片里面菊花、一串红等花卉。

(2)观察柿树、枣树、石榴树等结果的情况。

秋天,哪些花开了?许多树上都结了什么?秋天的'树木和夏天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哪些树落叶吗?

(3)幼儿讨论交流。

3、秋姑娘的礼物。

教师扮演秋姑娘,送来秋天的礼物,请幼儿品尝水果。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中的图片介绍,小朋友们能够感受到秋天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秋天里的各种水果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眼睛的构造、用途。知道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2、教育幼儿爱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眼睛》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

(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按摩下面的肌肉,按摩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本次教学活动针对中班幼儿在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学习的特点,我选择了以绘本《变色鸟》的文学情境为外部线索,以创设“让小鸟变色”的问题情境为实现重点,以引导幼儿发现“变色规律”的新旧经验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为难点突破,最终达成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探索二种颜色混合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现象。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3、体验变色游戏的乐趣,对色彩变化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

探索二种颜色混合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瓶子、图画纸、抹布、橡皮泥、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感知情景。

1、谈话:老师发现你们好漂亮啊!你们身上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表述。

2、导语:有几只小鸟也来找颜色,有一个故事,名字叫《变色鸟》。

3、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幼儿观看多媒体,倾听故事,教师边讲边提问: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变成什么颜色的鸟?

二、基本部分:创设情境,感知发现。

(一)给小鸟喂果子,验证故事情节。

1、出示“小鸟”,提问:我们这里也有一只小鸟,它们说也想和变色鸟一样变出颜色来,你想变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呢?

2、教师适当示范(用小勺舀小碗里的彩色珠子放进瓶子里),老师给小鸟准备了各种颜色的果子,请你选一颗果子喂给小鸟吃。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操作,鼓励幼儿一边喂果子一边说:小鸟,我给你为xx颜色的果子。”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说说你的小鸟变成了什么颜色的小鸟?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发现。

(二)给小鸟喂不同颜色的果子,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1、导语:小鸟说果子好吃,请你再给吃一颗不同颜色的果子吧。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提问:(1)你的小鸟又变成了什么颜色?(2)这个颜色老师没有给你准备你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4、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三、结束部分:总结延伸。

1、还有很多小鸟也想变成美丽的变色鸟。(出示橡皮泥小鸟和纸鸟)请小朋友帮忙变颜色。

2、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小鸟们还会吃更多颜色的果子,吃完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再试试。

《中班教案经典【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