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

时间:2025-07-23 02:21:07
五柳先生传教案1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教案1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 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 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 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 ……此处隐藏27170个字……

(三).总结、扩展

.总结:陶渊明以五柳先生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为其内蕴的根本;“好读书”、“性嗜洒”、“著文章自娱”是其外在的表像,引黔娄为知己,自比古之民,是对着自身生活道路的评价。但从中也流露出对世事的不满以及生存于当世的孤独。

扩展:交流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利用15分钟的时间写出《陶渊明小传》的白话文章。

五柳先生传教案14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教案15

复习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难点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难点突破

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复习,板书课题 五柳先生传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

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3)、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6)、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7)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六、布置作业

体会课文中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七、板书设计 :

性格:娴静少言 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 宴如 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传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自然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五柳先生传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