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绝对的好书。这本书写得十分感人,不只是父亲傅雷对儿子严格苛刻的态度,还有傅雷对儿子的关爱,从这本书中,我看出来一个严格的父亲是如何从这写家书中变成了一个温柔而又慈爱的父亲,看出了这些父母是如何告诫自己孩子,如何关心自己孩子,如何鼓励自己孩子的。
《傅雷家书》是各个家庭家书的典范,是一部严格的教育精华。傅聪,世界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也是《傅雷家书》这本书能够成就的原因。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傅雷家庭严格的家教,傅雷一贯严肃的家风,还有他对远行在外的傅聪无尽的爱。从这本书的每一部分,每一片段,每一细节都可以体现。
我对于傅雷的死,是感到无比可惜而感慨的。从中也能体会到社会的不良于黑暗:能把这么一位伟人逼近绝路的人与事可不多。傅雷要是能够在世,能够活到一百岁,他也许能更伟大,能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亲眼见证傅聪和傅敏的成就,能亲眼见证这个世界是如何回报他的'成就,回报他的未来,而不是被划为右派,收到无限的摧残与迫害,最后走上绝路的。
他要是能够活到一百来岁,我甚至能够有机会去亲眼看看这么个伟人的容貌,我是多么愿意能与傅雷合影的啊!
真的当你认认真真细细地品味这本书,你会从中悟出许多道理。那些在更年期时期的父母,读了这本书可以增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知识;那些正在度过青春期,打着青春的幌子撒野的少年,读了这本书,可以更加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甚至那些钢琴喜爱者,读了这本书,也可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2《傅雷家书》,一部由186封信拼成的集子。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
“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这是傅雷对傅聪说过的话,一种极自信的`口吻和态度。
傅雷艺术造诣极深,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知识。可惜,他的梦想,美学及艺术史论的著述遗憾的不能实现。但他对于音乐的探索,是体会的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傅雷,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一位崇高的父亲形象。
我认为傅雷对孩子们的教育观念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与傅雷的书信中,我更是看到了作为父亲所倾注的精力与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在这么多的书信中,我们不时看到傅雷喂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前提是,他让浓厚的父爱作为支撑的支点。
轻轻地翻看《傅雷家书》,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里,似乎能闻出父爱的气息来。父亲是一个伟大的名词,爱为这个词,加进了厚重。
这个21世纪的时代,书信想必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书信离我们渐行渐远。傅聪通过书信与父母沟通畅谈,真是幸福哩!再看看自己,好像从来没给父母打过电话道声问候,将书轻轻合上,才逐渐醒悟。
为父母写封信吧,我提起了笔……
读家书,想傅雷!
傅雷家书读后感3我突然想起初中读过的《傅雷家书》。文中主要写了傅雷和他儿子的书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读完后我感受到傅雷的爱子情深,给远在出国留学的儿子写信。读完《傅雷家书》后,傅雷和他儿子傅聪的信如同朋友对话。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感到高兴,也为之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内之情,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爸爸、妈妈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还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是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打击。”这句话好像是傅雷写信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句,鼓励儿子的一句话。
第一次看《傅雷家书》时,就看到了傅雷的简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的外国著名的书籍。他还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大儿子傅聪是一位比较有名的音乐艺术家,他学习刻苦认真。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4几个老师都推荐读《傅雷家书》,空闲时,我也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时,傅雷夫妇因想念关爱孩子而给其写的家信。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这本书中摘录的信件时间为1954年至1961年期间。
《傅雷家书》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信中,凝聚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浓浓的爱。傅雷不仅仅是普通的父亲,还是孩子的知己、朋友、长者。他在信中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而且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内容涉及面很多。
在傅聪很小时候的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坚信给孩子压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会好,却使傅聪的童年黯然失色。傅聪到波兰留学后,傅雷已过45岁,这时他才真正觉醒,改善父子关系及做法。在这么多封信中,傅雷夫妇始终坚持,不能忘记初心,要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体现出傅雷夫妇满腔的爱国热情。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书信中有多处傅雷催促傅聪回信,期盼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能和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舐犊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作学生的都是晚辈,要理解父辈们的浓浓爱意,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用青春的激情奉献展示美好的未来人生,让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这是我读《傅雷家书》的一点感悟。
傅雷家书读后感5“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这一句话来自于《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和母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到,亲情,无 ……此处隐藏3164个字……我们的“唠叨”,那些“唠叨”并非无用,它们蕴藏着深刻的意味。父亲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事实上他是不想让我们走他们走过的路,他们一路上走得太苦了,想让自己的'儿女们走一条平坦顺畅的大道,我们自然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
傅雷劝勉儿子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人”,也曾告诫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成为音乐家,最后才成为钢琴家。”由此可以看出傅雷是多么看重“德”啊!“品德”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应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不可忽视和违背。
在艺术方面,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傅雷告诉儿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上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永不会孤独。这句话不仅是送给傅聪的,也是送给广大的读者的。“追梦赤子心我们都是追梦人。”向着自己的梦想勇敢去追吧。
父爱,它如山,为我们开辟新的道路;它如灯,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它如火,为我们温暖心房。
父爱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傅雷家书读后感12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书,是一部充满着伟大父爱的的家书,字里行间,浸透了父母对孩子全心的爱。同时,它又是一部绝好的艺术教课书。
人爱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业却永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好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教子,情真义切,从家书中随处可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这让傅聪十分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前途,可谓费尽了心血,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傅雷家书》让我更加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也让我更渴望多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傅雷家书读后感13暑假,重新拿出久违的,重新再仔细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了傅雷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视及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的。可是这次重新的品读,却品出了别样的韵味。
傅雷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并不会一直长篇大论讲大道理,而是利用书信唠叨些家常事,和儿子心对心地交流沟通,不会和儿子因为距离的遥远而疏远,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正因为如此,中父子母子之间的爱才会让我们觉得是那么真挚、那么纯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这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
每封家书中都包含了傅雷对儿子的栽培和关爱,但在疼爱的同时,他也不忘对傅聪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这样不仅让儿子了解到家中父母的状况,还能同时让儿子不乏兴趣地继续看完家书,接受到教育。傅雷先生的这些家书,饱含着人生道理,让傅聪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先生对子女从不苛刻,所以当我们读完的时候会深有感触,若是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对待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许多。但是又有几位父母能做到想傅雷这样的呢,没有几个。每位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并不是我们的父母苛刻,只是他们把他们的爱放在了培育我们的过程中,傅雷只是父母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表示我们的父母就要和他所做的事一模一样,所以,我们都不要抱怨父母,他们都和傅雷一样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4我读了一本书,叫《傅雷家书》,我被他给深深吸引到了。
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在其波兰期间的往来家信。在这本书中,底下会有插叙当时的情况和背景来更好的辅助你来阅读,还会有一些插图,傅雷先生的英文也会有翻译,可以说是很细腻了。在此书中内容简单又有趣,还给我普及了许多在音乐和成长上的知识。在他们来往的信中最醒目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好似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感情上的挫折,对音乐的困惑,傅雷先生的大病,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使人感受其深。在其中,我觉得傅雷先生十分博学,他懂很多东西,也懂得把这些东西传给傅聪。例如会英文,懂音乐,有,人生的道理,而他也是一名的文学翻译家,他对傅聪不要求多才多艺,只希望他全心全意投入在音乐之中,希望在音乐上能有所深造,要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心投入的。傅雷夫妇不仅关注傅聪的音乐,更是关注他的'人格,信中时时刻刻都会有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警钟。在此书中后半部分基本为母亲写,因为父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但心中所挂还是傅聪。
《傅雷家书》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文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帮助傅聪答疑解惑,也帮助傅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实体现了家书中“父亲如山,母亲如水”的形象,表达了中国传统家庭“严父慈母”的主题。
合上书本,情景在脑海中浮现,傅雷夫妇的那种思念,回味无穷。
傅雷家书读后感15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父爱的教育范本。所以在我们杨老师的带领下,我读了这傅雷写给儿子傅聪186篇感人肺腑的书信!
或许会有很多人说傅雷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确实,在他和傅聪两年间的书信来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他对儿子有着不容置疑的爱,但在书信来往中,他始终把对傅聪的道德和艺术的指导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父子之情放在了第二位。这归根源于傅雷的小时候所得到的教育方式,他也把这种方式给了傅聪,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却使傅聪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傅雷曾经说过,他给儿子写信有很多种作用,第一与儿子一同谈论艺术,第二激发年轻人的感想,第三训练傅聪的文笔与思想,第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的确,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两人的书信内容中,除了谈论家事,就是有关于艺术与音乐的了,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
就像这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远在海外,心都被牵绊着。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说明了傅雷对傅聪难得的`赞赏,也证明了在傅雷的不断指导下,傅聪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说没有一个严厉的父母,哪里来一个优秀的儿女。
当我的指尖从《傅雷家书》最后一页翻过的时候,我感觉我懂得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与父母对在外儿女的关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