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时间:2025-11-22 04:30:12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5,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l、2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面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于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3)4=54+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连起来,教 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9) 20xx+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彩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同时板书。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8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斑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2

单元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自主探索三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讲解人造卫星的故事,从而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教师接着问,2圈,5圈呢,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21圈需要多长时间呢?并独立列出算式

a)估一估卫星运行21圈大约需要的时间,并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你怎么那么快就估计出来了,把你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b)探讨具体的计算方法,先试做,再交流计算方法(刚才我们估计出卫星运行21圈所需要的时间,那么怎么样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有好的方法吗?请大家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算法,对学生提供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只要他的方法有道理就要进行肯定。

如:114×21=A:114×20的结果加上114

B:114×3×7

C:100×21加上10×21加上4×21

D:竖式计算

d)在肯定其他计算方法的情况下重点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算理

3、巩固新知,不断渗透、提高学生 ……此处隐藏13771个字……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①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得出乘法交换律。

③会用字母公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并会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和验算。

④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回忆加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生:a+b=b+a2+3=3+2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提出问题:

师:学了加法交换律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同学们加法具有交换律,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交换律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生:减法、除法没有,乘法有。

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1、提出假设

师:①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否成立,我们必须想办法去“验证”。

②用什么办法去验证呢?

生:用算式法验证

师:得出结论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规律。

2、探究要求

(1)验证,减法、乘法、除法是否具备交换律、请写出算式。

(2)你发现什么结论,记录下来。

(3)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

3、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验证规律。

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小结:减法和除法不具有交换律,乘法具有交换律。

师:你能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吗?这么多的例子举也举不完,能用字母公式表示一下吗?用字母表示a×b=b×a。

师:用语言怎样说?它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乘法交换律”板书课题。

师: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生:

师:其实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研究。

四、思考引领,应用知识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72=72×□38×160=□×□54×a=□×□

8200×□=□×□409×□=□×□□×□=□×□

2、把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57+8612×108

164÷8275+89

108×1282÷164

89-7586+57

3、联系实际,巩固达标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乘法交换律?

生:做乘法验算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这个定律。

4、计算下面两道题,并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140×251=108×123=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讲评:在这两题的验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验算时只用乘2次,使计算简便。

(3)那你们说学了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师:利用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5、下面哪些题目利用乘法交换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①444×213④555×632⑦2680×310

②302×512⑤450×208⑧723×456

③700×542⑥1800×635⑨109×606

总结交流:

(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5、两个数交换位置相乘,有时会有简便的地方?想一想,三个数相乘利用交换律是否有方便之处呢?

师出示:4×73×25=4×25×73=100×73=7300

生举例:2×73×50=2×50×73=100×73=7300

总结交流:三个数相乘,若其中两个数相乘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交换位置相乘有方便之处。

五、全课的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