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便计算》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便计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简便计算》教案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43页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计算简便。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2、简算。
155+264+3625×5×4(20+18)×1583×115+115×17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简算。
20xx-368-1321814-378-422
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2)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3)学生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列式的理由)
第一种:1250÷25÷5
提问:1250÷25表示什么?(每个小组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树苗多少钱)
第二种:1250÷(25×5)
提问:25×5表示什么?(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1250÷125又表示会么?(每棵树苗多少钱)
(4)谈话:这两种列式都表示每棵树苗多少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1250÷25÷5=1250÷(25×5)
(5)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学生分组讨论。
(一种:同级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另一种: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和。)
(6)谈话:上面的连除算式怎样用字母表示?a÷b÷c=a÷(b×c)
(7)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2、练习
(1)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指名说说这题是根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2)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计算。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补充习题。
《简便计算》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比较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规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比较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应用题练习
四、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运算定律和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就根据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
1.练习十八第8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提问102×8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第9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口答练习情况。结合
提问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
3.练习十八第10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3)比较第一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口算:25×9=4×99=5×98=
4.练习十八第11题。
出示书上的两道题,让学生判断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改正?
5.练习十八第1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
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八第13题。
(1)投影出示。
(2)学生先进行计算。
(3)组织交流。
(4)你能用简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题吗?
25×(40-4)5×(30-4)
1.练习十八第15题
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思考题。
读题。把横式列成竖式让学生观察。
学生试填,组织交流。
练习十八第14题。
课后感受
当把乘法的几个运算定律混合在一起时,有一部分的同学容易把结合律和分配律混淆。
《简便计算》教案3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57页,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练习,掌握运用其规律计算除数是5,25和125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尝试练习
1.分别让全班同学计算(1)135÷5(2)135×2÷(5×2)
(3)135×2÷10
(教师设问: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1)中被除数135变为(2)中被除数135×2
(1)中除数5,变为(2)中除数5×2是应用了哪条性质?
3.设问:如果上题(2)中的135×2÷(5×2)的小括号不加,你认为计算结果会不会有变化?
4.设问:(1)和(2)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直接写出得数快些,(二)独立自学
1.学习准备题中的2、3两题。
(1)看清楚准备题的.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准备题的2、3两题。
(3)自言自语式他说一说算 ……此处隐藏8508个字……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六、教后反思
《简便计算》教案13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要补加,少减了要补减。变成同学自己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应用题练习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
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思考:每组的数有什么特点?题目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横着比,接近整百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会上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里,先加后减,调换位置后减后加,或者先减后加调换位置先加后减,得数怎样?
3.练习十四第10题。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思考: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2)思考:哪个店剩下的水果多?为什么?多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十四第10题
课后感受
通过练习,学生对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更加熟练了,而且能比较出简便在什么地方,怎样计算最简便。
《简便计算》教案14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简便计算》教案15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2.能够运用简便算法达到简便计算;
3.渗透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得数中的0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进行迁移
出示准备题
380×402600×70
师:怎样计算?
生:(1)380(2)2600
×40×70
15200182000
师提出疑问:(2)题中的相同数位不需要对齐吗?
小结方法:把因素末尾有几个0放在一边,就在乘得的得数末尾添上几个0。
(二)提供材料,组织探究
1.出示例63800×420
2.自主探究
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怎样达到简便计算?
算一算:在计算过程中你出现了什么疑问?
3.个人汇报,引发问题
(1)计算过程中的0怎么处理?
(2)结果中的怎么处理?
(3)第二步得数的末位和哪一位对齐?
4.独立思考
5.小组探究
提出探究任务:
〈1〉首先,四人组成小小组,选出组长;
〈2〉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交流想法;
〈3〉组长安排小小组成员针对这此想法,展开讨论,得出方法;
〈4〉组长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方法,汇报得最好的小组组长和组内最佳成员奖星星一颗。
6.小小组探究。
(三)汇报(及评比),得出方法。
(四)练习与应用
1.580×160于3100×270
做于练习本上,组长组织内校对,对于错误的成员给予帮助。
2.判断题,把不对的地方订证过来:
3040360
×150×210
152036
30472
45600756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1难点应该为得数中0的.处理。包括如37000*120的0的对齐,末尾中的0的个数,2.用词不标准。如正确应该是: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得数中就添上几个0
3.第一部分的板书应该由学生去板书,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然后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还有一种情况末出现如:150*40这样的0前面数的积本身就有0那么0的处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