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游戏目标
1、愿意和同伴共同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小猫头饰、故事情境图片、大纸箱等。
游戏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入主题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三只猫姐妹们高高兴兴的来到草地上玩耍,你看他们多开心啊!过了一会,小黄说:‘跑跑跳跳的没意思,咱们做个游戏吧。’其他两只小猫拍着手同意了。‘咱们玩捉迷藏’。一会的工夫他们就跑的没影了,藏了起来,呀!他们都到哪去了呢?”
1、小朋友们帮助找一找吧
请三名幼儿到前面来找到三只小猫,并且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它藏到哪里。
二、游戏:捉迷藏
1、小猫玩累了要回家了,不如我们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吧!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幼儿带头饰两个人一组,一个藏,一个找。找到的幼儿要说出,是从哪找到的他的,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2、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安全,藏的人不能有声音。
游戏延伸
1、儿歌《藏猫猫》
藏猫猫,藏猫猫,
你藏好,我来找。
小朋友,要记牢,
门后出柜不要藏,
保护自己乖宝宝。
游戏反思
《藏猫猫》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藏猫猫游戏本来就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游戏,由于儿歌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这节课设计成了融情境、游戏于一体的教学课,不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及相互合作能力。
小班教案 篇2目标
初步知道互相谦让。
喜欢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准备
ppt客件
过程
1、讲第一遍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羊和小白羊》老师开始讲故事,要求生动,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讲完第一遍故事后,老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2、讲第二遍故事。(放ppt客件)
那我们想不想,看看小黑羊和小白羊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幼儿回答"想"老师根据故事情节,边放ppt边讲故事。故事讲完后提问。
①小黑羊和小白羊为什么掉到河里去?
②怎么做小黑羊和小白羊就不会掉到河里去了?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如玩玩具的时候,洗手的时候,玩滑梯的时候,喝水的时候)
在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幼儿回答不上来互相谦让,老师要给予幼儿引导,如果还答不出来,就给孩子现场做一个演示,让孩子知道如果小黑羊和小白羊知道互相谦让就不会打起来,也不会掉到河里去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互相谦让,玩玩具的时候不应该抢,不吵架,不打闹。等等给孩子做一个小结。
设计思路
孩子们平时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更是感兴趣。而且结合班里的情况。现在都是一个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互相谦让,时常发生抢玩具,推挤,吵架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就设计了这么一堂课,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比干干的讲道理要深刻的多。
反思
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背熟,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点。用生动的`语调要把他们区分开来。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达到你的教育目标,起到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
如果现场有一个平衡木,让幼儿感觉下平衡木很窄很窄怎么样才能过去,就更好了。
提问的方式要有层次性,在细节提问方面再注意些,把你想达到的教育目标,用细节提问的方式,引到所需要的点上。
小班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在听听、念念、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熟悉儿歌,了解穿衣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
教学准备:
1、幼儿已掌握领子、袖子、拉链等各部分的名称。
2、每位幼儿都穿均前襟对开、有拉链有领子的衣服,事先请大班的两个孩子幼儿作好准备
3、穿衣的步骤图片4张(分别为儿歌中穿衣服的4个动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设计思路):
在一日生活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孩子穿衣存在着问题,午睡起床有的穿衣不会穿、有的穿衣动作慢,还有的常常会出现反穿、倒穿的现象,离不开老师和阿姨的帮助,虽然教师一直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可效果不大。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刚要》指出“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小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已经逐渐增强了。因此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对孩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活动,通过儿歌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在听听、念念儿歌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正确方法,并在比比谁穿的好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自主穿衣服,巩固提高穿衣服的方法,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1、观看大班和小班幼儿穿衣比赛
师:今天请来了大班的小朋友,他要和我们小(1)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穿衣服的比赛,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员,看看谁得第一名
2、讨论:为什么他穿衣服的动作这么快?(方法不一样)
3、请大班的幼儿再次演示,边穿衣服边念儿歌
师:我们请大班的姐姐再给我们表演一遍(边穿边念)原来他是按照儿歌里的顺序穿衣服的,所以这么快。
二、感受交流
1、集体欣赏儿歌(出示图片)
师:刚刚姐姐穿衣服的时候还配上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穿衣服》那我们再来听听《穿衣服》的儿歌是怎么样的?
2、变念儿歌变根据儿歌内容出现相应的图片(出示图片: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讨论交流
师:一共有几张图片呢?那我们一张一张看,到底怎么穿呢?谢老师也想学,你们一起帮我看看到底怎样穿衣服?
4、重点交流:
(1)第一张图片捉领子,师: ……此处隐藏5354个字……时,我发现幼儿所想象的内容都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原因在于我的提问总是“它还会怎么样”,没有给幼儿的回答提供一个相互联系的线索。其实我只要在提问时把前一个幼儿的回答作为前提。就能使幼儿的回答形成联系。
因此,在b组教学时,我便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比如幼儿说要给老鼠吃水果,我就顺着问:“要是你给老鼠吃水果,它会怎么样?”这样幼儿在想象时就会顺着“水果”往下想,一个接着一个,再次凸现作品循环往复的特征。而最有趣的是在幼儿讲述时,恰巧有一个幼儿提到“它饿了,会吃饼干”。于是,我顺其自然将故事绕回到作品的开头,提前让幼儿感受了这个意外的结果。孩子们也被这个有趣的想法逗乐了,这时我才把作品的结尾部分呈现出来,很简洁地让幼儿边看边讲,出乎意料的结果带来一片欢声笑语。
小班教案 篇8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幼儿对手指游戏很感兴趣,一 听到音乐就开始用身体来表演,结合小班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有长长鼻子的小象,通过欣赏音乐《两只小象》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玩中学,玩中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熟悉歌词内容。
2、让幼儿初步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象的长鼻子。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感受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歌词内容,结合歌词进行游戏
难点:有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大象,了解其外部特征
材料准备:两只小象的音乐和伴奏 音乐《小动物走路》
活动过程
导入:小动物在森林举办运动会,幼儿随音乐《小动物走路》律动进入活动室。
提问:都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了?!..教案网!(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基本过程:
1、教师甩动食指,请幼儿猜猜是谁来了。
2、教师用食指边唱边表演歌曲2遍,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谁来了呀?(小象)它晃悠着小鼻子还在干什么?
3、幼儿拿出食指跟着教师随音乐做动作,(结合歌词内容,通过手指游戏)表演歌曲。
4、教师创设情境,小象鼻子长大的过程,分别用2根、3根、5根手指,运用手指游戏变现歌曲。
5、游戏:小象找朋友
结束:森林运动会——小象拔河比赛
活动延伸:故事《小象的奖牌》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音乐欣赏活动《两只小象》。在活动前就在想:活动中孩子不配合怎么办,活动时开始是直接用伴奏还是清唱。在课前也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幼儿熟悉的音乐律动入场,幼儿熟悉音乐也熟悉音乐中的小动物,能通过律动中的动物自然的引出小象。在老师用手指做小象鼻子晃动时,有的幼儿因为对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很熟悉,都在说是小猴子在荡秋千。当老师边唱边用手指表演时,有的幼儿很自然的就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在小象鼻子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幼儿很激动,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小象,想着要努力让自己的鼻子变大变长,还会跟旁边的幼儿比比鼻子。活动中,教师说的较少,让幼儿通过手指的.变化表现歌曲,也让幼儿在一遍遍的欣赏中熟悉歌曲内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
在活动小象找朋友时,由于教师没有先提要求在让幼儿进行游戏,幼儿跟着老师随音乐玩游戏,游戏中在找朋友时许多幼儿都希望跟老师做朋友,在跟好朋友抱一抱时很多孩子都来抱老师,使得孩子抱成一团,有的孩子就被撞倒了,有的幼儿也会趁跟好朋友抱一抱的时候,把好朋友抱倒在地上。
在小象拔河比赛时,开始幼儿不太懂怎么玩,就在后面看2个老师拔,有的幼儿还在旁边为老师喊加油,看到跟自己在一边的老师快被拉走了会很急,都在后面拉着老师的衣服帮忙,在跟小朋友比赛时,一组的小朋友也和团结,都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使劲往后拉,即使全摔倒在地上了还是开心的笑着,一次次的说:”老师我们还要玩。”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感触很深,在活动前,因为有领导来听课就很紧张,感觉没有激情。告诉小宝贝些老师有点紧张,小宝贝些就对着我喊:“谢老师,不怕不怕!”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激情来了,从活动中也看到的宝贝的能干和团结,让我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课上完了,感觉还不错。可课后一想,就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太多了。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总是有些牵强。教师的语言生动性不够,表情也不够,特别是教师的语速过快,还有游戏活动环节的设计不完善。
如果在让我上一次,我先要写出一个详案,把游戏活动重新设计,在让好朋友抱抱的基础上,可以让好朋友碰一碰,握一握手,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好朋友的爱。在游戏前先讲清楚规则在让幼儿游戏。在活动中注意活动的安全。在活动前还要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说课,请同事或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听,帮忙找出问题,及时修改。
小班教案 篇9活动背景: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玉皇大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下雨。龙王不忍人间遭难,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帝将龙王拿下天宫,压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之恩,天天为龙王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农历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因此,二月二也叫“春龙节”,是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留下了许多民间习俗。在江南农村一带流传着吃“撑腰糕”的习俗,直至今日苏州郊区的一些小镇上依然保持着这一习俗。据说,吃了“撑腰糕”,农民一年四季干活就不会腰痛。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设计、制作“糕点”,体验糕点制作的过程。
2、为自己能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内容和过程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彩色油泥。
2、糯米粉,紫薯、南瓜、南瓜叶、小托盘、点心盘若干。
活动过程:
1、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要吃撑腰糕,讲述撑腰糕的由来。
让我们来做糕点师傅,设计各种各样的撑腰糕吧。
幼儿用教师预先和好的面团尝试制作糕点。
2、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引导其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来制作,如糕点成形需要切割,然后在糕饼上刻上花纹或压印花纹等,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的、富有创意的糕点。
请幼儿将自制的点心富有美感地摆放到点心盘里。
瞧!我做的撑腰糕,多漂亮。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糕特征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教师将其记录在纸上,对应地粘贴在点心盘边。
4、引导幼儿相互谈论哪些撑腰糕很漂亮,为什么。
5、启发幼儿从材料、形状、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等方面来欣赏、。
活动结束:
游戏性的设计、制作活动,不但能使幼儿将已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作品”,还能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产生自豪感,并由此而产生自觉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