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小司机——“一个”与“许多”
目标:
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能按指挥行动。
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过程:
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科学活动教案3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胶带、剪刀、白纸、表格、放大镜、图画纸、印泥、橡皮泥、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不过表演魔术可是需要助手的,你们谁愿意来做老师的助手呢?不过老师要选的助手是有条件的。出示课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气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珑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气也很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请他们留个手印做纪念。取白纸在白纸上印手指印。
师:老师把这两个手指印调换一下,现在不知道是谁的手指印了。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出来。(教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师:现在看到了什么?(教师把分辨出来的手指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老师的魔术是不是成功了。给老师一些掌声吧。你们知道这手指印是什么吗?(指纹)。
2. 出示幻灯片(导入奇妙的指纹一课)。
二、 新授
( ……此处隐藏6400个字……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科学活动教案13教育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要学会任何一种本领都是不容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学好本领。
3、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复述并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挂图:小公鸡学吹喇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二、让幼儿带着问题看木偶表演。
1、小公鸡去学什么本领?
2、它是和谁学本领的?
3、最终它学会本领吗?
三、听完故事提问刚才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公鸡学了几遍,才学会本领?
教师小结:小公鸡刚开始不认真学习本领,最后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后来很认真学习,好好地学,所以它学会了本领。小朋友有时也和小公鸡一样不认真,老师希望小朋友有错就改。
反思:公鸡是幼儿很熟悉的动物,幼儿能较好的说出公鸡的特征,因而发言很活跃,为以下环节打好基础。通过观看木偶表演幼儿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很大激发了幼儿学习复述故事的欲望,为情景表演环节打好了基础。
四、观看图片,回忆重要情节。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尝试表演角色对话,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反思:有了木偶表演环节,在此看图讲述环节,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基本能根据图片较好的进行讲述活动。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复述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给幼儿很大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投放图片,供幼儿学习、复述故事。
科学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遍故事。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录音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由讨论引出故事。
提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牛大叔带来了谁?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3)再次欣赏故事。(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动物和蔬菜图片)
3、完整学习故事,幼儿想像性讲述故事。
逐句提问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
(2)谁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
(3)小花鹿怎么会变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
(4)红红的西红柿是谁给奶牛吃的.?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狐狸?
(5)小动物们有了这头奶牛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
(6)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可它们要是想变回原来的自己,该怎么办?
(7)教师小结:有了这头神奇的奶牛,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4、创编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个别幼儿上台创编故事情节。
5、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创作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科学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 幼儿讨论:
B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