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09 13:06:47
《活法》读书笔记[精选]

《活法》读书笔记[精选]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法》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法》读书笔记 篇1

寒假去了日本,是我第一次出国。对日本我并不是特别多的好感,从立场来说,我是排斥日本的。但是为了以后签其他资本主义好签,于是第一站选择了这个国家。

最大感触是,很干净很安静特别讲规矩。地面很干净哪里都很干净天空也很纯净。吃饭很安静路面也很安静。由于是跟团,走马观花,并没有很深的体会。只买了几样东西:1、净水器;2、铁壶;3、茶叶;4、扫地机器人;5、手账本。有人说日本妹子皮肤好,并不是因为护肤品高科技,而是水质好。这本书也说,同样的日本电饭锅煮出来的米饭还是不一样,差异在于水质。铁壶也是,做功课说,铁壶泡出来的茶更可口,因为是软水。茶叶,据说日本的茶叶是木有农药的!当然有我喜欢的抹茶口味。机器人,纯粹是没东西买了凑数。这回去日本主要是去朝圣手账天堂的,不得不说,终于明白为啥成为小日本了。真是太小了。综上,日本唯一让我羡慕的就是环境够环保。

到处都很安静,或许是日本人比较内敛,从我的角度怎么觉得他们不太开心啊。安静得有点孤独的`感觉。马路上行人很少,宅文化的发源地果然是日本。

都到哪里都是规规矩矩,凡事都讲规则。旅游大巴穿梭着,没遇一辆超车鸣喇叭的。都很讲礼貌,文明礼让。这点很佩服的,确实是全民素质才能做到。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评价,有点认同,说日本人很作。喝茶就喝茶,整茶道;记事就记事,整手账;丢东西就丢东西,叫断舍离。可是不得不承认,现在日本人学习道德经学习王阳明,比我们深,并践行。

在日本境内转机停留的时候,看到中学生整体校服排队登机,导游说是修学旅行,在景点也看到小学生都拿着文件夹在记录。这就是《日本人的活法》里介绍的日本教育里的,一种方式:“自由研究”课题。书上还认为日本可以有这么多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得益于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为什么的习惯。我认为不光如此,日本人讲守拙+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大多数人还在跟物欲斗争,哪里静得下心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更别说是做成了。他们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学习:兴趣教育和理想调查。

日本尤其的讲规矩,也导致阶级固化尤为严重,因为每个人都只能按照自己固定的轨道发展和运动。所以也就是农民的儿子只能是儿子,将军的儿子是将军,所谓的世袭制。这点还是我大中华好!!日本教育也是深深的阶级固化,在未来的中国,估计也会趋同。他们的补习班,从小学就开始制定目标:考上XX大学。受到的启发是,达成目标必须要早做计划,细分叠加坚持执行。

虽然有一些新闻和电视剧反应日本不少人都放弃进化,变成壳子里的人。不过从接触到的书和导游介绍。日本人很爱学习。书里说,日本人被英国打了一顿,不是仇恨万分,而是努力从敌人身上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并诚心诚意地向敌人学习。日本人的这种学习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同时介绍的学习关系:师徒关系,也启发了我。为什么别人不愿意教你或者不认真的教你,是不是首先自己并没有拿出对师徒关系的敬畏和诚意出来呢?“修业”要忍受师傅的严厉教训,同时也要忍受还没成为一个栋梁之才之前的贫困和贫瘠。让师父感受到诚心,才愿意教你啊。当然,必须有报恩的心态。现在最多是交换和利用,讲究的是平等和等价,好像已经忘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情节了。日本人对学习也是极其的作,对细节也是到极致了,报纸的蛛丝马迹可以挖到那么大的经济情报。这个技能,我非常感兴趣耶。

其实作一点挺好的。比如做家务来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确实清爽很多哦,以后看看有没有日本家政课的书,来学习学习。关于写手账的神奇,我还没体会到,估计因为坚持都不够,不够深入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达,人情就是淡么?书里介绍日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非常独立,夫妻之间发展成为“假面夫妻”和“毕业婚姻”,这些是我不太能接受的。不过,或许要学会接受。

  《活法》读书笔记 篇2

读书获得智慧,智慧改变命运!时间过得真快,《活法》已经读完一遍了,我也相信大家都会有去读第二遍、第三遍、第N遍的冲动。因为里面蕴藏了太多的“智慧”,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发现或是理解的,而且相信每个人每读诵一遍都会有别样的收获,它就像一个磁场不断地吸引着我们。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简短又励志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感觉简单质朴的语句里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这让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且稻盛和夫先生在书阐述的观点都是他从实践中得来的,稻盛先生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人”,因此他不仅具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更有悟透其中奥妙的心。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力量和智慧,只是缺少发现这些真善美的心。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发现了真善美的心,人们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所有的真理都不会凭空的捏造出来,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启发。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并且付诸于行动,那么才有可能悟到常人所不能悟到的真理。正因为历经千辛万苦悟到了,所以会去更好地力行并坚持下来,良性循环从此产生,人生也就会很顺意。相反,如果你通过之前的不懈努力悟到了,可是没有再去力行,也就是明明知道了真理却不去将它运用到生活工作中,那对人生就是无益的。既然你的领悟来源于生活、工作,那么必然要将它用之于生活、工作,才能受益;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这足以说明你之前种的因是最终影响到你的果,而且不受空间、时间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做善事、积福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后代。

很喜欢稻盛先生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做到临终前的灵魂比出生前纯洁、高贵哪怕一点点就很不容易了!这里的一点点是要我们用一辈子去经营的。人生好比一场修行,修行的道路是艰苦的,却可以让你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这样的满足远远胜过物质层面的,这种满足是长久的、欢喜的!所以说一辈子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难得了,因为你需要坚持,哪怕在自己很辛苦的时候也不放弃,这是需要足够强大的动力的,而这种动力就叫做“信仰”。

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是激发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许多人认为宗教即所谓的信仰,这没有错,但不全面,许多方面的信念也可以升华为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怕的,很多人认为达不到的事情或是领域,正因为有了那些有着强烈信仰的人们,才得以去完成常人所不能,才推 ……此处隐藏10616个字……是朋友,小猫小狗是孩子。对待身边的人如同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事,工作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做到这样,生命才会更有义意,得到的结果自然会是一个惊喜。珍惜众生命,就是行一切善。

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珍惜时间。正如书中所说“与其莫名其妙为明天而烦恼,与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长远的计划,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就是说,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将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书中所说的那种“敬畏上天,关爱众人”的心境呢?

《活法》读书笔记其实在这之前就对这本书有所耳闻,对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了解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从前只是对他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佩服,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精进,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

书中,他通过自身的经历总结出了在工作中,乃至做人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或是通过大家能够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是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让我们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取得成功。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曾两次提到“人生方程式”,即人生x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想要取得成功,能力是最主要的,只有具备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像我这种能力并不突出的人或许只能碌碌无为,但是通过这本书使我重新认识到,如果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充满燃烧般的热情,也能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想要取得成功,心态很重要。首先,稻盛和夫先生提到要有一个认真的心态,做人认真,做事认真;其次要诚心,对人诚实,做事诚信;坚持不懈的心态,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缺乏了持之以恒的心态;全书以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利他的心态,说人要学会善待他人,心怀感恩,要懂得奉献,积极给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通过这本书,联想到我们的工作中,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上,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很大。

首先是工作态度,以前虽然我也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也经常会有混日子的想法,希望早点下班,快点放假,这样就会把工作当成一种应付,不认真工作就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没有好的结果就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对工作那点本来就少的激情也就随着时间而消散。这就是因为没有正视自己的工作,没有积极面对,没有寻求保持工作热情的解决之法。在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踏实努力,拼命工作,积极面

对困难和挑战,在获得成就之后就会获得工作的乐趣,也就不会觉得工作是一种任务了。

其次是工作方法,成就事业需要有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现实中,我们往往先以悲观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构想,这种总是将构想扼杀在摇篮里,那后期所谓的计划,实行也就不存在,通过稻盛和夫先生的讲解,我认识到在面对一项工作时,首先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接受它,以一种悲观的心态想到所有的可能性,形成计划,最后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去实现它。其实只要有乐观的构想,悲观的计划,最终实行过程中的乐观其实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自信,成功也就更容易一些。

书中,京瓷公司的状态其实跟我们公司非常相像,我们不能抱怨公司制度不完善、薪酬不够高,因为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得到,工作不仅仅是要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更要有精神上的提升,只有自己不辜负公司,公司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加优渥的回报。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这样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取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活法》读书笔记 篇14

最近有位老师给了我一本书,刚刚拿到书后的一周内,我都没有翻开看。实话是:不想看,也是我就没有想要静下心去思考一些事情的念头。每天的生活是在上午、下午再到晚上的实验室里,面对着电脑的灵魂摆渡。忙里偷闲的时间里,满脑子都是刷手机、看b站或者电视剧。长时间看似忙碌充实的生活里,扒开我的内心是空洞的,滤过一层磨练捶打,我人就没了的那种。

所以,在某天一个被刺激、身心被冲击的晚上,我故作养生地将睡前的视频娱乐,换做翻开这本书看看,或许会助眠?

在我翻开看的并不多的时候,看到一些句子,怎么说呢?字字很扎心。

书名:《活法》其中有这么两句话,我记在了备忘录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衣食是丰足的,礼义却很欠缺;行动是自由的,感觉却很闭塞;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得到,什么都能做成,但人们却消极悲观。”

看到这句话,之后的几天里,我回味了好多次,一次又一次地反省自己。我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想必有人问道我的'父母”你家姑娘现在在干嘛?“,肯定会答”还在读书啊!”。是啊我现在还处在读书的阶段,但对于字面上的“读书”,我感觉很羞愧。我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也会翻开书籍,想必那一定是我为了获得哪些知识而翻开的教材书、科普书.....想了很久,才追溯到上次读书,会让我静下心开始思考还是在大二。久到让我反复回忆,生怕自己近几年看过什么书给忘了。于是“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我读起来讽刺又扎心。”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前进的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练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劳动对人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劳动具有克制欲望、磨炼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一般认为,劳动的目的是获得报酬,劳动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幸福生活应该是少劳多获、多休闲、多娱乐。抱这种人生观的人甚至认为劳动是不得不干的苦差事。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最尊贵的‘修行’,就能磨练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不知道其他人读这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就我目前现状来讲,其实我是部分认同这些话的。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会让我有满足感或者充实感,至于少劳或者多娱乐、多休闲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来讲),是一种胆战心惊,失去了”聚精会神工作“带给我的安全感,所以我觉得”幸福生活不会是少劳多获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有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当下生活的前提是什么,是有父母的背后的经济支柱,当然不仅仅是经济支柱。当我把自己换位思考成一个需要通过劳动来维持一整个家庭日常开销的人时,劳动对于这些迫切需要经济来源的人来讲,它就是一个谋生手段吧?

或许是我尚且还小,阅历少,许多见解还很稚嫩。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劳动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或许很常见吧。那些可以将劳动作为磨练心志的人们,想必一定是不需要考虑生计问题的基础上,才会通过劳动陶冶情操。比如现在的我就是这样....... (说着说着感恩父母)

希望自己,不是希望。多年后的自己,可以依旧保持这份安全感,同时把这份安全感也给予父母。

最近感觉读这种哲学书,意义在于能让你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无论你是否赞同他的思想,你都收获了另一角度的世界观。

《《活法》读书笔记[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