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1近日读了《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一书,联系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感受颇为深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新时期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间建立起能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真诚地帮助每一遇到困难的学生。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增加学生的交往频率。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好,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尊重、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治病”是为了救人,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时教育才可以开始,才会有效果。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于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际上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锤炼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去感化、去带动学生。这样,班主任的行为就会像无声的命令,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3、关爱后进生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多接触、多了解学生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不至于将一部分学生作为“另类"来看待。第二,要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第三,不仅要只爱“优等生”,更要爱“学困生”。
4、培养高素质的班级骨干
由于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包揽一切,是应付不过来的因此选拔、培养、任用一批工作能力强、热情高的学生干部,组建实干高效的班委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使较多的同学有锻炼的机会,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日班主任"制度,轮流主持一日班级日常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班级工作秩序井然。
通过学习,我的精神充实了,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育经验,增长了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育能力,我在学习中成长,并深深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
教师读书笔记2《体验音乐》读书笔记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读书笔记3《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 ……此处隐藏12494个字……地吸引了我,从此便陷进去了,不可自拔,我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我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了,亲情、乡情、恋情、家事、开心事、书中事、天下事——————涌动着真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的心情轻松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陶醉于其中,时而泪珠滚滚,时而忍俊不禁,时而若有所思,我的心态也改变了很多。
今年,幼儿园为我们每位教师订了许多套刊物,如《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祝您幸福》、《读者》等。我如获至宝,闲暇时便来细细品味。古人说:读书悦心。是的,快乐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挚友娓娓而谈,当掀开书页,就能感受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人间的'美好。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
我们常常抱怨,工作太忙了没空看书,有了好的做法就是写不出来。知识需要积累,读书则是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思维深刻了,好的便会信手拈来。
二、角色换位
我第一次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七十多名家长挤得是水泄不通,老师姗姗来迟,用小棍在桌上一拍:“啪!”把正交流得热火朝天的家长吓了一跳。“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刚讲了两句,清脆的手机铃声回荡在寂静的室内,我一皱眉,心想:“是谁这么没礼貌?”却见老师泰然自若地拿起手机:“喂”一转身出去接电话,把家长搁一边去了。接下来家长的手机声和交头接耳声不断,会议效果可想而知。
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所以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修养,这位教师的表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也感到羞愧。教师是这样以身示教的吗?也许这位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潇洒,而旁观者清,作为一名家长,我一下子就对教师失去了信任,尽管只是第一面,只是一个细节。
这次角色换位,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家长对教师的期望程度,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一个很小的细节,对家长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日常工作,是不是也是有时不顾细节,孩子穿倒鞋也看不见,有的流着鼻涕,有的衣衫不整,有的孩子彩笔丢了找不到,对家长说话不用普通话,说不出孩子吃了几碗菜——————你平时工作再好、再努力,但只一个细节没注意,家长就会记住,失去了信任再想弥补会有多难!
珍视细节,时时处处注意教师的形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谨记在心的。
三、小鱼上钩了
吃饭时,为了激发幼儿食欲,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尤其是有序地送碗,在送碗环节,我把小朋友变成了小鱼,采用钓小鱼的形式,效果很好。
饭前,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食欲:“这是一个美丽的大海,
大海里有许多的小鱼,可是他们都累了,饿了,我给小鱼儿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希望小朋友们进餐愉快!”
孩子们情绪愉快地进餐了,食欲大增,有一部分幼儿已陆续吃完了。
“我要把吃饱的小鱼钓上来,谁吃得干净安静,就先钓谁”。孩子们都耐心等待,眼巴巴看着老师钓鱼,我把一个手指一钓:“钓上一条大鱼!钓上一条小鲤鱼。”孩子都会心神领会,一个一个排队来送碗,非常安静有序。
我想,任何一个活动,需要我们多动脑筋,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师幼情绪愉快,就能真正做到轻轻松松抓常规。
四、我们班的失物认领箱
经常有孩子丢了东西不好意思找或找不到,还有很多时候拣了东西但找不到失主。其中水彩笔,笔帽丢得最多。老师经常举着东西问:“是谁的?”效果不好又浪费了时间,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做了一个有趣的“失物认领箱”贴在墙上,上面画了一个哭脸,写着:“谁是我的小主人,快把我领回家吧!”
这样,孩子们捡了东西先问问是谁的,周围的小朋友,如没有找到失主,就主动放在失物认领箱里,丢东西的小朋友也会到失物认领箱里认领,这样方便有趣了好多,孩子们更加珍爱自己的东西了。
我想,老师只有做个有心人,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用幼儿最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教师读书笔记15假期里我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这是一本曾经畅销全球的书,
书中讲述的是四个小“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各自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幸福的小屋。但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他们的心态暴露: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满腹的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但唧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了久置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美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从故事中的嗅嗅、匆匆和唧唧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居安思危、因势而变……、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多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以为自己从事着一成不变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下课……正所谓“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变化只是一点点。其实不然,世间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也许细微的变化不易被觉察,但一旦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危险就真正来临了。今天,当我们回顾这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种种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四位主角的心态恰恰反映在教师群落的行为中,有人牢骚满腹、有人等待观望、有人冷静思考、有人不断追求。而我,一个身临其中的一分子又是怎样?我虽然不能做嗅嗅、匆匆那样能够准确的预知教育改革的潮流,但至少也要象唧唧那样……
在课改实施的初期,我对于新课改理念、教师的角色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等,都是一筹莫展,犹豫不决,对于学校每学期开展的“教学比武"“教学研讨"等活动心里也有些抱怨,总觉得给自己的常规教学工作增添了负担,只是一味的等、看……后来学校领导反复为我们提供学习、洗脑的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同组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让我明白,学校是在搭建舞台让我们练兵,让我们在各类比武、研讨活动中摸爬滚打,练就才艺,当新的变革来临时,我们才能傲立潮头,不被改革所淘汰。通过调整心态我也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时下正在进行的“聚焦课堂”活动也是为我们练兵搭建的舞台,全体教师都积极响应,我也不甘落后,主动向组长表态:综合组我先上。有了承诺就必须见行动。接下来,我认真选择教学内容,积极钻研课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中年段学生对综合娱乐节目的喜好,将一首优美抒情的简单二声部合唱曲《柳树姑娘》设计成一台综合性娱乐节目:“音乐大看台"。然后再通过几个小的板块:听听猜猜—音画时尚—超级模仿秀—想唱就唱。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视听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在师生相互的评价中鉴赏美、评价美,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与成就感。课后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无论我们是害怕改变还是喜欢改变,只要我们能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居安思危因势而变,积极主动的应对各种变化,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它都能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