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方案教学活动发展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职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作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亩哦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解放于同年真义吗?
时至今日,儿童发展对每个成人来说仍存在巨大的可变性和极大的神秘感,去探索“童年的秘密”仍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执著一生的目标。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以前尚未发现的东西“。是啊!我向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事、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中详尽地讲述到儿童的成长有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有意识地、自主地、独立地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来获得。成人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尽量少去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会逐渐成长起来。读了该书籍,我也有了一些简单的思考和感悟。
厌经?念经!
曾经,我也是一名儿童。曾经,我也是低着头聆听我的老师给予我的那些指导教育性语言。“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你今天上课是不是又开小差了?你的作业怎么还没完成呢……”不可否认,儿时的我确实经常能听到这些苦口婆心的教育性言语。那时的我已十十足足成为老师心中那个需要时刻被提点的孩子。可,那时的我却不甘成为那个想时刻被老师提点的孩子。确实,那时的我是多么地忍受不了老师的不停打岔、反复提醒、不断提问、连续絮叨。只要一听到老师的唐僧经,两耳就嗡嗡作响。但,那时的我还算清醒,至少我清楚自己是讨厌念经的人!而如今的我却糊涂了,变成了那个我曾经讨厌的念经之人!
在工作中,我不厌其烦地朝着我的孩子念:“看书要保持安静、上厕所要有序、进餐要不挑食、活动要注意安全……”每个环节总有属于我自己官方的标配语言。日复一日的指导性语言似乎已成为我的口头禅、顺口溜。这些话语令孩子们也记忆深刻,或许我说出前一两个字,他们能给我填充完整我即将要说的一连串话。那如此反复的提醒教育就会有良好的成效?当然不是,阅读时刻不安静的现象依然有;上厕所环节仍旧有人插队;进餐挑食的大有人在;活动期间受伤情况还是会发生……所以,不断地提醒没有太大作用。
原以为如今我是彻彻底底变成了念经的唐僧。但是,我错了,我不仅变成了念经之人,我还依然是那个不愿听无休止经文的人。某日,我开着车,孩子的父亲坐在副驾驶位上,也许是过于担心我的驾驶技术,孩子的父亲全程念着“安全”经。“你压着中间的线了;你跨了两个道;马上绿灯跳黄灯了,要加速才行,你这个速度不行,要过又不过的……”当时的我,怎一个“烦”字了得!我对孩子的父亲怒言:“你就不能安静点么?”话语刚落,后排的女儿弱弱地说:“其实你每次说我的时候,我也想让你安静点。”语毕,车内鸦雀无声,此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多少次我的喋喋不休、多少次我的絮絮叨叨,孩子该有多反感啊!
考虑?欠虑
不知道是不是作为一个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都喜欢做那个指导孩子的`人?总有千套万套理由去教育,总认为是为孩子考虑才有了长篇大论的教育心得,这些论言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运用谎言来寻求出口。
我自诩在给女儿分析题目的时候经常会说:“不会做的错了就不怪你,会做的错了那就不应该了!”这句话已经根深蒂固进入孩子的内心。当出现大范围错误后,孩子第一时间来告知的是:这些错的我都不会!与老师交流发现并不是如孩子所述。孩子因为怕我责怪,她寻找了这个或许我不会问责的借口。成人的教育言语孩子听到了,但是不是按着成人想的那样发展呢?在工作中,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冠冕堂皇地对孩子说:“你要怎么怎么做,你不应该怎样怎样做,我这样是为了你好,想让你变得更好,所以老师希望你如何如何……”孩子是否因为你的话而有进步?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老师总喜欢硬性的把这些语言灌输给孩子,这些语言像无形的枷锁套住了孩子,让他们想尽办法要得到解脱,不惜撒谎。所以,看似为孩子好的“指导”语言不仅没有促进孩子进步,反而致使他们走进了误区。成人在说出这些语言之前是欠缺考虑的,到底该不该说?说了有没有用?是不是非说不可?会不会适得其反?这些我们都没有做过多的考虑。
负责?担责!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好!”这类关爱性语言,在哪一天这类语言也成为了孩子们效仿的标语。在那时,老师才会发现当时说出这样那样的话是要负起责任,而不是随口一说。每次在班级幼儿进餐时,我的喋喋不休会起始于“小朋友不可以挑食、蔬菜营养多、不浪费粮食的小朋友棒棒哒……”孩子们可谓耳濡目染。某日,我把午餐 ……此处隐藏12955个字……简单的事情里。在经过许多尝试,反复探索,会显得兴奋快乐。但成年人不会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动来接手孩子们眼中最难的事情,最终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停下来了,成年人也应该停下来等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经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为我们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许有些动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只小象带着大象群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来,大象就会停下来等着。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
我认为成年人真的应该承认他们的错误,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有时,大人的“冷眼旁观”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心里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看来确实有必要多读书。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4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班级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班级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班级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班级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内容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1、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2、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3、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