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读后感

时间:2025-10-29 13:06:11
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垓下之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垓下之围读后感1

千年不朽的慷慨悲歌,“力拔三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代枭雄。霸王别姬之景纵横泪下,在四面楚歌的夜里思往日悲歌。

率八百骑兵突破重围,到达阴陵时被一田夫欺骗,而陷入一片沼泽,而追兵却愈加不减。项王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大将的.骄傲自负在“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狂言,狂者之言,狂者之所以狂,乃真正有资本狂!“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此项羽之威武与勇猛。勇者谓其王,故称之项王。虽项羽终未称王,司马迁却将他一同编入《史记》,足矣肯定了项羽的功绩不凡。

项羽终究逃不过“天要亡我”的宿命,遥想当初“带领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乌江。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项王依旧淡定从容,此乃一般人所不及。

至于死后被四分五裂,众人为夺项羽而相互残杀,足矣看出项羽的勇猛非常人所及。若不是自杀,也非常人可以践之。

垓下之围读后感2

读着史书,眼前渐渐出现那血雨腥风的画面,仿佛走入时空,身临四面楚歌、重重之围的战场之上。在深深的感动中我还有一丝惋惜。

历史没有选择项羽继续走下去是无法更改的,但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言壮语,那开遍大江南北的“虞美人”花,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人生气概不是留传了千年吗。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着四面霸气、活生生的项王似乎就在我们的面前。我相信人们不会因为滔滔逝去的乌江水而忘记这位曾经辉耀神州的项王。项羽如此的英雄霸气,最终却自刎乌江自有其舍生取义的.一面,更多的则是其以武治国、过于自负的后果。他终其一生也没有改变“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思想。因此他纵有万夫不挡之勇,率千军武功之才也最终会失去人心,失去天下了。

苍凉的号角,嘶鸣的战马,乌江边上,项羽倒下了。这惨烈的一幕,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他以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位能能征善战的古人——“吕布”,对比起来项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呐喊亡秦,他天真朴实,他有太多真实的东西。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古之人不欺也”正是史学的本色,他对项羽的评论客观实际。项羽发迹很快,兴于田陇之间,但他凭功自傲、以武治国,最终国灭身亡,却还不能醒悟,实在是无以挽救了。现在,我们正是要借鉴于,此警示后人啊!

《垓下之围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