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时间:2025-10-08 04:30:13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汇编15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汇编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

记得妈妈刚从书店买回《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好像我的心被这本书抓住了一样,怎么也无法挣脱,也就渐渐的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了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呵护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古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巴学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动人,那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根本没有师生之分,不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面前的拘束。说实话,其实,我十分羡慕小豆豆。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很好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小林宗作先生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连续听小豆豆讲四个小时的话不打哈欠甚至一点都不厌烦;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般的可爱的想法……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循规蹈矩地上课的老师眼里,好像是如此地不可思议,但是,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天真烂漫的世界才是教育的出发点。 其实,我们不妨想想小豆豆身上可爱的特点:朝气蓬勃、天真可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基本上具备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小豆豆”,只是没遇到像小林宗作先生这样善解人意的.好校长。 小林宗作先生是一个很了解孩子的校长——一切都遵从孩子顽皮的天性。小林宗作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平等、自由与秩序。比如:通过韵律操,让孩子们“在心灵和身体两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通过散步让孩子们感受世界,学习知识;让孩子们在晚上扮妖怪,行夜路,来练胆量。他设置了适合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夺冠的运动会。他总能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到知识。

我还特别喜欢小豆豆的妈妈,因为她懂得小豆豆现在所处年龄所需要的童心,从小放手让小豆豆自己动手,不会让孩子天天待在自己的书房或房间里面学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习惯为自己的孩子承包一切东西,很少家长让孩子自己解决,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可以了,不不不,应该将孩子放到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去,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别把自己的孩子一整天都锁在书房里面学习,使他们失去对一切所拥有的好奇心与本在他们那个年龄的童心,从而变成一个只知道学习的书呆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名人也像小林宗作先生一样,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改变他人:爱迪生制造了第一个灯泡,他让他的一个弟子拿去试验,却被他摔碎了!弟子很羞愧。但是,当爱迪生制造出第二个灯泡时,不顾他人的反对,依然给弟子去试验。爱迪生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再给他机会!”;到报道的日子,林肯来到报道处考试,当他来到报道处时,发现监场的人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考完。当他问起那件得罪过他的事时,那个人说:“有吗?我不记得了。”……这些人都以宽容待人,所以成就了他人,难道这些品质不值得我们去好好地学习吗?

我想,小豆豆,高桥君,大荣君,阿泰等曾经有幸在巴学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孩子,当初如果没有在巴学园的求学经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先生的悉心教育,他们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即使当时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使得巴学园消失,但是,当他们长大之后,只要理解了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一定会充满无限的惊讶、感动和庆幸吧。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不仅给我们带来笑声和感动,甚至会感觉到悲伤,但是给现代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还告诉了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还要感谢帮助我们每一步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

利用寒假,我看了学校老师介绍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它讲述了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学习的一段真实时光。无论是巴学园的美丽景象,还是那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都让我觉得只有在梦里才能够见到:用废弃的电车来当教室;每天上课的顺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个人的座位都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需要来坐……这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而在巴学园里,诸如此类的与众不同的事例还真是让人数不胜数呢!

巴学园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事情,作为学生我简直无法想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一段情节: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喜欢低头看便池里的东西。有一天,她又在低着头看的时候,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可急坏了小豆豆,她找到一个洒水用的长把舀子,找到厕所的套口,费力的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脏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这样的学校,它是由一个怎样的校长来管理?他怎么能允许学校里经常发生一些“以下犯上”的事情?他怎么能容忍这些学生的调皮捣蛋,甚至是恶作剧?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带着一 大串的困惑,我耐着性子往下看,终于有了答案……

能创办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我想它的“主人”也一定很特别。他就是校长——小林先生。我非常喜欢小林先生,为了能更加了解学生们,和他们交朋友,让师生没有距离,他不仅付出时间,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心。如:专门为个子矮小的高桥君精心安排的运动会;精心做出计划的事情也是为了让那些觉得“在别人眼里我很特殊”的羞耻的念头消失,让欢乐和笑声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田…… 尤其是他使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正是因为小林先生非常地关心、了解她。他的关爱打动了小豆豆,因为在她进巴学园之前和之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先生那样耐心地听她说四个小时的话,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烦,有时还会问道“然后呢”。小林先生以他那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深深触动到了小豆豆的心灵深处,最终决定选择做一个好学生…… 快近尾声了,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那么惊讶于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反而觉得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距离;更没有学习带来的包袱和压力……此时,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

联想到自己,小豆豆是幸福的,因为她找了心中的“巴学园”。我非常喜欢小豆豆那阳光般灿烂的天性和自信。一个刚上了小学一年级才几个月就被退学的小豆豆,可想是多调皮,上课没有一刻安静,天天蹿 ……此处隐藏16554个字……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行为和语言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没有有色的褒贬,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小豆豆因为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比如喜欢在教室的窗边看街头艺人们的表演,然后对他们大叫“宣传艺人”,引得班里的小同学都拥挤到窗边;把带有抽屉的课桌拉出来又拉进去,不停的弄出声响来,以至于老师要不停的告诫她,总之小豆豆随性的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学校的相关规定,其实并不是小豆豆不在乎,在她小小的心灵里面还不知道什么叫“规范自己,约束自己,遵守秩序”。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是要受到各种各样制度,行为规范的约束,然后走上一条正规的路。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人嘛,总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关键是当你走在轨道之外以后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引导的,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来讲,学校和老师担负着义不容辞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小豆豆的学校却选择了开除她,理由是她上课的时候会和窗外驻留的燕子讲话;她画画的时候可以把课桌上都涂满了颜料,她看见任何有趣的事情都会快乐得大叫等等,所有任课的老师都不能忍受小豆豆如此这般的行为,因此她被开除了。

小豆豆的理想也是稀奇古怪让大人们难以理解的:看到车站检票员要收回所有乘客的票据的时候,小豆豆羡慕的说:我长大后要做一个车站检票员。看到电影中间谍神勇的本领,她羡慕的说:我长大后要做一个间谍。看到街头宣传艺员精彩的表演,她羡慕的说:我要做一名宣传艺员。她的理想随着她见到的情景而发生着变化,有谁会真正有兴趣有耐心听小豆豆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呢?有,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小豆豆转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妈妈带她去的第一天她和校长聊天,一刻不停的聊了四个小时。说四个小时的.话,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和校长先生,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埃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就是这么做的。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几件事。

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上游泳课的时候,他叫孩子们全都光着身子在游泳池里活动,不会让他们觉得谁和谁的身体有多么神秘,而且小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渐渐忘了自己身体的样子,玩得非常开心。校长先生想告诉孩子们的是:无论怎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

高桥是个侏儒,他来到了巴学园,成了小豆豆的同学。初次见面,小豆豆和她的同学并没有觉得高桥的身体有多么奇怪,相反,和高桥说了几句话后就离不开他了,并且和他做了同桌。学校召开了运动会,比赛项目都是一般学校没有的,而奖品会是一颗菠菜或是一颗葱。高桥在每个项目的比赛中都是第一名,同学们非常羡慕他,并发誓下一次的运动会一定要赢过高桥,而事实上高桥在每一年的运动会中都是明星。也许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得第一名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但是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员,“他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它非常好看,令我浮想联翩,读后感 贺燕。它讲述了一位叫小豆豆的女孩子的故事。

她本来极其淘气,后来,她来到了一个新学校:巴学园。在巴学园里,她成为了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孩子。小豆豆原来调皮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比如,有一天她总是将桌子的抽屉开了关、关了开,弄得老师都没法上课,后来,她站到窗边大喊:“宣传艺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涌上来,说:“宣传艺人,给我们表演一个吧!”,宣传艺人还真的答应了小学生的恳求,开始了盛大的演出,表演完了,宣传艺人走了,孩子们也回到座位上。可小豆豆却仍站在窗口,老师便问:“你为什么不回到座位上去?”“因为如果有别的宣传艺人来,我不在怎么行呢?’’小豆豆回答道。第三节课上课时,小豆豆还站在窗边,突然大喊:“你在干什么?”老师以为小豆豆在和路上的行人说话,就没太在意,可老师一回头,却看见小豆豆在燕子说话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失去了信心,学校将她退学了。她转学到了巴学园,遇到了非常和善的校长小林先生。小豆豆慢慢发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并逐步听话起来。巴学园真是一个特别的学校。

在巴学园,教室、图书馆等都是不能再动的电车车厢,上课的'方式也很独特,早晨老师会将今天要学的几门功课的内容全部写在电车教室的黑板上,让同学们从自己最喜欢的一门开始自学,有问题就去问老师,不喜欢的功课只要在放学前完成就可以了,从来没家庭作业。下午,孩子们总是会去九品佛庙寺快乐地散步嬉戏。巴学园里还有独特的饭前歌,饭前歌还是校长用划船歌改编的,每次吃饭前,每次还会有一个学生来讲故事。校长先生要求同学吃的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而且,每天还要亲自检查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饭盒,发现有人只带了一种味道,就要给他加一勺子,读后感《读后感 贺燕》。到了假期,校长还会带大家一起出去旅行……。小豆豆刚到巴学园时,小林先生足足听她讲了四个小时的话,她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学校。不爱学习的她在学习中找到很多的乐趣,逐步爱上了学习,还交了山本泰明和高桥君这些新朋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有人把《窗边的小豆豆》说成“成年人的童话”,把它和时下流行的几米系列、麦兜麦唛系列混为一谈,并说什么“成人的童话很美好,成人的童话很无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小豆豆并不是成人的童话,而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小孩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现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它和童话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童年绝不等同于童话,童年始终是真实的,而童话纯属杜撰。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这种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居然整整一生我们都没有想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读这本书,弥补这种遗憾。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多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时,那个时候看着他(她),我一定会回忆起这本书,想起小豆豆曾经给我带来的这份恒久的感动,还有对当今教育的思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